•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路”
http://wmf.fjsen.com 2017-06-05 08:41:37 王立彬、高敬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新的政绩观:为中国及世界的未来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GDP很重要,但如果唯GDP马首是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罪在长久”。

作为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福建省取消了3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区的GDP考核,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作为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河北省取消了“大气污染防治对全省GDP影响的分析测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的政绩观的制度框架正逐步形成:

全国已经陆续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快编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已经浮出水面。

“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负责任的,既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时强调。

中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世界自然基金会一份报告曾指出,如果每个人都按美国的生活标准享受,人类需要4.5个地球。13亿中国人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入手,走一条绿色发展的“中国之路”,将是对世界上另外50亿人口现代化路径的有益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6-05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反馈会召开
  • 2017-06-02省领导赴平潭调研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7-06-02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 2017-06-01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张炜琳率队到建宁县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2017-06-01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泉州印发三个配套实施方案
  • 2017-05-31厦门:思明区商户助力文明共建 倡导文明骑行垃圾分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