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我国的歌剧创作正处在发展的“春天里”,既有像《白毛女》《刘三姐》《小二黑结婚》等经典名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剧迷和粉丝,同时,也有正在密集创排的各类剧作,将留给我们更多想象与希望空间。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歌剧创作获益于成功经验的正确引领,其发展潜力显而易见,其“黄金时代”确已来临。那么,我们又当如何牢牢把握这个机遇期?我想,歌剧创作还需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说直白一点,就是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歌剧创作一定要把握时代特点。从歌剧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看,目前,还有很多作品存在民族风味不浓、传统基因不足、西洋化明显等不良倾向,说到底,还是对作品要求定位不准。那么,如何才能创造符合时代特点的好作品?首先,我们要了解民众需求,明白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肯定,那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作品他们不会喜欢;表现形式单一、枯燥无趣的作品他们不会喜欢;洋腔洋调、浮躁虚华的作品他们更不会喜欢。其次,我们要牢记艺术作品的使命与担当,即是充分展现民族特征,传播民族精神,宏扬民族文化。
歌剧创作不能忽略故事情节。歌剧创作,从字面理解,“歌”者,即要体现唱腔特色,“剧”者,则不能没有故事背景,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现在,我们面临的困惑是,很多作品唱技到位,但没有戏剧冲突,因此陷入创作的瓶颈。实际上,但凡歌剧,唱技再好,却少有情节,或情节过于平淡,都很难迎得观众的青睐。为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歌剧带给人们的,既要悦目,更要赏心,最终达到的效果,则是让观众陶醉于美妙的唱腔,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所感染。做到这一点,唯有创造更多有血、有肉、耐看、耐品的好作品,歌剧发展才有更大希望。
歌剧创作要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目前,之所以歌剧发展的阻力还不小,很大程度上,又与观众队伍老化有关。首先是观众年龄结构偏大,再就是观看人员相对固定。歌剧爱好者一般趋向中老年以上,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歌剧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艺术品种。因此,我们当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歌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自身艺术魅力去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吸引更多观众,这才是最重要的。具体而言,除开要创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追捧的优秀作品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多多培养有志趣、有涵养的歌剧观众。有了层出不穷的好作品,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好观众,歌剧发展定然快速、持续走红。
实际上,对于今后的歌剧创作,依托传统资源优势,再加上已有成功经验的铺路,我们理应保持乐观心态,不骄不躁,守住这片繁华。但同时,现存缺点也不容马虎,我们更要耐得住寂寞,多沉下身子,听听群众声音,唯有如此,才能认清现实、理性思考、创新实践、克难攻坚,多出精品佳作。(王坤)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5-24福建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有啥标准?全在这了!
- 2017-05-24直饮机变“洗衣台”是文明更是管理问题
- 2017-05-24文明有礼,让文化更有自信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类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先行表率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类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先行表率
- 2017-05-23仙游县实验小学成立“小奋飞志愿团” 助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