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是世界博物馆大国,免费开放的场馆已占到总数的85.5%,但是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据统计,全国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的总数约7亿人次。也就是说,国人平均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怎么才能让公众对博物馆充满期待呢?——让博物馆“活”起来,是一个有效路径。
做好“互联网+博物馆”,让展览和推介效果“活”起来。《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博物馆在做好传统展览的同时,更应该在“贴近”方面努力作为,贴近公众的数字化需求、信息化需求,要通过互联网通道、数字化服务、App方式、网上展厅、网上预约等方式,让博物馆和社会公众的现代化需要,完成亲密联系和对接。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够分享到厚重的文化大餐,让大家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就能分享到美轮美奂的博物馆文化。提高博物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做好“文化+博物馆”,让藏品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活“起来。博物馆不仅仅要注重有形产品的介绍、展览,还要多注重无形的精神价值的引导和挖掘。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让藏品中的文化价值“活”在公众的生活中。比如让钥匙链、玩具盒、手机套等,都能和博物馆的文物形态、文化精神融合连接起来,让更多人把博物馆文化带到家,让公众的更多生活细节和情境都富有文化情趣、文化价值,有助于博物馆文化的滋润人心、涵养文明。
做好“教育+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公众学习的乐园。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于整理、收集和研究文物,也有重要的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博物馆做好研究的同时,也要做好社会文化教育。通过馆校结合,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更多中小学的相关学科,和博物馆的实物展览、文化背景,有效结合,提高教育效果。还可以通过流动展览车、开设分馆等,让更多基层群众也能分享到厚重的博物馆文化,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公众的学习的乐园,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活力。
现在,博物馆业内一种“享受博物馆”的理念,就是让每一次的博物馆参观,都能成为一种享受——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和文化冲击。让博物馆“活”起来,给公众送来精美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发挥更为深厚的文化滋润功效。(汴梁客)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5-24福建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有啥标准?全在这了!
- 2017-05-24直饮机变“洗衣台”是文明更是管理问题
- 2017-05-24文明有礼,让文化更有自信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类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先行表率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类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先行表率
- 2017-05-23仙游县实验小学成立“小奋飞志愿团” 助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