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全船队海运经商时,手工绘制的“抄外洋各屿山形”航海图书。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喜祖 张艺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运业的空间受到列强排挤。在一片萧然的背景下,东山海商孙有全,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敢于开疆拓土,闯出了一条新的海上商道。
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铜山古城,因港深湾阔,自古以来既是当地的渔人码头,又是商贾们对外埠的通商良港。孙有全,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当地人称“孙九太”。他立足东山海岛的优势,以侨居国外华侨的血缘、亲缘、情缘为纽带,利用发展南洋一带商贸的有利契机,先后投入巨资建造“永合隆”“永合华”“永合安”等8艘百吨级大型商船,组成孙家“合”字号商船队。据《东山县县志》等记载,孙家船队贸易范围极广,航线东至澎湖、台湾和琉球,北达天津、高丽等地,南抵越南和新加坡等南洋诸岛。
铜山人有句古语“走船走马三分命”。远航的“走北船”,更是危险和艰苦的行当,要随时与海盗殊死搏命。孙有全每次出航都得装备大炮和火铳。有一次,他的船队在海上遭遇海盗围追。面对来势汹汹的海盗船,他从船舱内抱来满满的一布袋大洋,哗啦啦全倒在甲板上,指着海盗来船大声吼道:兄弟们,打不过海盗我们全完,打得过他们,这些都是你们的!“头家”号令一出,全船伙计拼死搏斗,终于打败了海盗。孙有全一言九鼎,让伙计们平分了银元。从此以后,海盗船只要碰上孙家船队,再也不敢靠近。
孙家船队以当地的土特产开展“通番”贸易,日渐壮大,财源广进。“孙家船队致富海上”的消息口口相传,使得大家纷纷效仿,不惜投入重金加入海运贸易的行列。其中,在当时东山较为出名的就有高正扬、黄献珍、李福成”等三位铜山海商。一时间,铜山港樯桅林立,海运事业一派繁荣。
孙有全船队所到之处,颇受贸易地的“番民”欢迎。清咸丰六年(1856年),孙有全为传播妈祖及关帝等神缘,特令工匠雕“凤石龙柱”一式两对,一对敬奉于铜山龙吟宫始祖庙,另一对敬奉于台湾鹿港妈祖庙。此外,光绪年间旅居新加坡东山籍华侨建关帝庙,庙里奉祀的关帝神像和多数摆设、装饰物品,均由孙家“永合华”商船从铜山运送至新加坡。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有全逝世,享年72岁。盛极一时的海运明星陨落了,但他的海权意识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东山人。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