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5月17日讯(通讯员 高上钗)走进闽中山区大田县,整洁的公共环境,良好的交通秩序,优质的窗口服务,在城乡环境角落里,都有文明的印记;热情的笑脸,温馨的话语,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岩城每一个百姓心中,都有幸福的花儿绽放。
2012年自启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以来,大田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指定了专职创建联络员,确保了创建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事事能落实的工作局面。
2015年1月,大田县自获得“全省第四届文明县城”后,全县秉承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在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大田儿女与生态文明幸福共伴同行,也因此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
文明创建,打造城乡生态名片,让百姓享受绿色福利
创建文明县城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名片。对于山区县来说,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更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更是打造县域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持续推出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等创新之举,均为全省首创;在水土流失治理上倾心倾力,持续深入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探索推行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等做法深得好评,“河长制”在全省推广,“易信晒河”评为全国2015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探索推行企业化治理等模式,对生态茶园改造、小流域治理、绿化提升工程等方面分不同着力点,依次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依据实情不断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治水、护绿措施,招招见效,让大田城乡处处绿意浓浓,40万大田百姓享受到了绿色福利日益增多。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从水环境治理入手,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将河长之职委任给了两位副县长,明确“河长”为包河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水利、环保等相关单位、乡镇均列入协助单位,提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齐心协力抓好河流的监管、整治。自从推行河长制以来,一批无证照、污染重的企业,清理河道上淤积的泥沙、垃圾,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在均溪河西岸加高河堤,建设了滨河景观工程,进一步美化了沿河景观,沿河两岸的居民明显感觉河水清彻多了,鱼虾也多了。在均溪河城区段,市民们时常来到河岸两边以及南山桥、玉山桥等桥面上,欣赏河景,漫步纳凉,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全面推行绿化美好。近年来,全县完成造林绿化16.02万亩,封育治理12.1万亩,矿山植被恢复1.72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1%,林木蓄积量增加到1200多万立方米,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称号。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茶园观光旅游基地5个,培育了一批“两茶一硒”特色产业基地;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集聚延伸,威斯特环保院士工作站成功研发制造出全国首台土壤修复一体机,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带动全县矿山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河滨栈道景观、城市健身绿道等一批“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培育出了蓝玉、内洋、济中等一批美丽乡村,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从“乡”到“城”、由“治”而“建”的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5-17沙县举行“五好文明家庭”颁奖仪式
- 2017-05-17长乐: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拂面来
- 2017-05-17“文明拍客”拍起来 鼓楼文明创建“随手拍”活动启动
- 2017-05-17海沧开展“斑马行动” 号召更多人当文明交通践行者
- 2017-05-17文明有礼,让城市更有魅力
- 2017-05-17文明创城志愿同行 龙岩义工开展多场活动助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