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印象 > 正文
松溪全域: 宜居 宜业 宜游
http://wmf.fjsen.com 2017-05-17 08:37:02 吴柳滔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松溪县举办山地自行车全国邀请赛。

  映山红山庄为游客举办摸田螺比赛。

  长巷村的桃园引来不少游客。

  传统制糖技艺成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七峰果蔬专业合作社葡萄丰收。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李典利)早在2012年,松溪县就明确了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今,这项工作开始收获成果。

纵向上,宜居、宜业、宜游互为目标,互为动力,互相促进,融合推进。居住环境的改善让越来越多村民回到家乡发展农业产业;宜居环境为乡村旅游提供更高的游乐体验,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旺盛吸引来更多农业项目和产业投资。于是,松溪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产业水平、旅游市场不断提升。

横向上,松溪的美丽乡村已经串点、连线、成片,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几年前到松溪看美丽乡村,一般只能选择两三个示范点,小到一座茶园或一个自然村。现在到松溪体验乡村旅游,得从多条旅游线路中选择,游乐形式花样繁多,住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审美疲劳。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最近,松溪县政府正在谋划成立自己的旅游发展公司,布局全县乡村旅游,把这座国家级生态县带入全域旅游时代。

宜游 全域处处是景

近日,记者从松溪县城沿着县道X831往北行驶约半个小时后,一座写有“田美东源”的木制牌坊映入眼帘,这是溪东乡东源村村口,与渭田镇交界。以此为起点,继续往北走直到溪源村,就是长达15公里的省级景观带——溪东乡美丽乡村景观带,它串起了溪东乡9座美丽乡村,以及点缀其中的古村落、采摘园、瀑布、水库等旅游点。

一路行来,春光无限,目不暇接。即使没人居住的空旷路段,路边也种满了景观树和花卉。县道旁的一些村庄,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和谐相融,也成了美景的一部分。

“房屋是村庄的外衣,是村容村貌的重要展示面。”松溪县主管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委宣传部长陈世光认为,土墙土瓦、青砖青瓦是乡愁记忆的一部分,应当予以保持,不要进行涂装;砖混和框架结构则用现代材料和现代风格装饰立面,使其协调美观;坡屋顶是松溪县传统房屋的建筑风格,县里鼓励旅游线路沿线村庄的平顶房屋改造成坡屋顶。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房屋立面修缮工作,松溪县政府出台了《松溪县村庄整治房屋立面修缮和景观带建设补助办法》,使村民有了主动改造村容的积极性。2016年,县里对该项工作投入500万元,今年计划增加到1000万元。

这是一个普通松溪县城家庭的周末。早上8点多,开车或乘坐公交车10多分钟到福当山森林公园。在山脚下的寺庙里吃一顿斋饭或白粥后爬山。从森林公园下来已是11点,在寺庙门口买一些当地村民生产的红糖、茶叶、蜂蜜。开车十分钟来到大布民俗文化村,在“八大碗”农家乐吃顿午饭。午饭过后,到村里的古码头参观,闽江防洪工程四期把这条河堤建成了一处景点,不少游客在长亭二楼里的木凳上睡着了。下午再到村中建于唐代的罗汉寺状元殿敬香,为家中上学的孩子祈福。再到大布民俗馆参观,最热闹的时候,该馆一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傍晚,到映山红山庄吃过饭再回城。这座仿古山庄是当地人投资3000万元所建,装修高档且有文化底蕴,可同时接待300名客人用餐,但人均消费不到50元。

上面这条旅游线路,全部在河东乡完成。想体验采摘乐趣,可以去长巷村;想去探秘玄武岩地质公园,可以去岩后村。仅河东乡就有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红色革命之旅等7条旅游线路。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旅游线路,县里则用湛卢文化游、特色商品游、美丽乡村游和生态风光游等主题把这些线路组合起来,连成一片。

宜居 从搞卫生开始

今年,松溪县祖墩乡上店村出现了一座“垃圾分类兑换银行”。在“银行”里,村民可以凭垃圾兑换肥皂、牙膏等日用品,孩子们能兑换到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这是祖墩乡在试点了3年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后的一个创新做法。2014年,祖墩乡在集镇所在地试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引导村民把垃圾分为“可腐烂的”“不能腐烂的”两类归集,“可腐烂的”垃圾由镇里统一收集进行沤肥处理,“不可腐烂的”垃圾又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的垃圾经过压缩后转运到县里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我们乡的生活垃圾已连续三年年均减量10%以上,垃圾总量由2013年的1160多吨,降到目前的900多吨。”祖墩乡党委书记陈建斌介绍说,县里有奖励政策,每转运出一吨垃圾就能得到补助100元。可祖墩人有自己的想法:乡村美不美,村民的卫生习惯很关键。

“几年前,我们村里也是垃圾乱扔、乱倒,河里、沟里、路边,都是垃圾。”上店村保洁员赵玉秀说,“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垃圾需要打扫了。”陈建斌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从搞卫生抓起,抓来了国家级生态乡、省休闲农业示范乡称号,现在成立垃圾分类兑换银行,可以把建设宜居乡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东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从搞卫生开始。2015年底,该村拆除了猪栏、鸡圈、公厕等卫生死角。村两委主动作为,沿着县道X831修建了贯穿全村的1000多米长的花坛,沿着村口的山脊修建了400米长的仿长城休闲步道。村部前原有一条臭水沟,去年底,村里争取到县里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40余万元进行改造,建成了村中一景。水渠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着上百条锦鲤。水渠上的通道做成石拱桥,村部和水渠之间的空地做成小广场,村民们坐在石凳上聊天、带孩子,有的村民在拱桥下直接用渠水洗菜、洗衣服。

河东乡长江村在2015年以前,是全乡最脏乱差的村。乡政府整合小流域治理等各种项目资源,按照县里提供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对长江村改造。现在,长江村不仅成了全乡最美的四星级美丽乡村,而且独自撑起了一条乡村旅游线路。

宜业 美村建设的动力

登上东源村村口小山坡顶部的“烽火台”,村支书詹志华指引记者俯瞰全村。村庄背后是茶山、毛竹山,房前屋后种有茶树,村庄前面是平坦的农田。去年3月,村里成立了志林农林专业合作社,8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种植毛芋100多亩、水果玉米200多亩、油菜花100多亩。詹志华说:“只要是在家的农民,都在搞蔬菜种植,收入比在外打工更多,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来就不再出去。”

这些菜地不仅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乡村旅游景点。从高处看去,油菜花、小麦等不同颜色的作物拼出了“田美东源”四个大字,不远处是一座380米长的瓜果长廊。等到5月底油菜花收成,合作社将发动村民种植向日葵,既为村里增添一个景点,又能为村民增收。

溪源村在闽浙交界处,拥有“五马骈槽”“仙人倒石”“望天海螺”“龙断颈”等自然景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该村同步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渐渐打出了“天然氧吧”的名气。村里成立了旅店管理理事会,村民把自家住房改造成民宿,按照编号轮流接待游客。陈国民家有3间客房6个床位,每个周末都被游客住满。

近年来,陈国民接待过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福州、厦门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有的游客一住一个星期。“我们农民一般早上7点起床,游客起得比我们还早,他们说这么美的地方,舍不得睡。”陈国民说。一位游客住一晚收费100元,陈国民还提供农家菜,忙的时节,一天要接待6桌游客。

成立于2013年的河东乡长巷村七峰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村里种植了100亩葡萄,不同品种的葡萄从6月到11月都是采摘期。合作社还有50亩荷塘,100亩樱桃、猕猴桃、无花果、水蜜桃、雪梨等,依托乡村旅游,全部以采摘园的形式经营。

每到周末,长巷村就成了亲子乐园,一年下来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城里的家庭来到这里,春天赏桃花、梨花,夏秋季摘水果,冬天采蔬菜。去年8月7日,长巷村举办了第一届葡萄节,周边县市不少游客包租大巴车前来,人气爆棚。

眼见游客越来越多,河东乡长江村村委会去年上半年办起了糖厂,并号召村民种植甘蔗。去年下半年,长江村糖厂产糖五六万公斤,来河东乡旅游的客人都会带一份作为伴手礼带回去。

宜业,凸显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价值。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松溪县结合“一村一品”和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营造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该县几个乡村已经重点培育出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祖墩乡登山村的红提、花桥乡路桥村的莲子、郑墩镇万前村的蔗糖等等。美丽乡村的土特产经过品牌包装,销往更远的市场,如茶平乡刘屯村的锥栗、河东乡长江村的红糖、旧县乡六墩村的黄粿、溪东乡古弄村的生态米等,价格远高出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