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坤展示自己制作的斗笠。 王汉坤:指尖功夫造就头顶奇葩 走进净峰镇王汉坤老人的惠安女服饰传习所,记者感到眼花缭乱——头顶是一盏盏用大大小小的黄斗笠拼成的精巧花灯,周边是穿着各色惠女服饰、头戴黄斗笠的模特。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作‘一个头饰照半身’。穿传统惠女服,一定要配黄斗笠,这样才显得地道、好看。”王汉坤老人说。 他的孙子王基法正跟老人学艺。小王介绍,老人今年67岁,12岁开始在村里学做斗笠,迄今已整整55年。“做斗笠很辛苦。单调又枯燥,而且要长时间弯腰,时间久了就腰酸背痛。不过我还是想把我爷爷的绝活学会,毕竟这是我们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不能丢了。” 王汉坤老人现场为记者演示斗笠的制作。斗笠由竹篾编成。老人用刀将竹子破开后,用手一层层撕开竹篾,连撕18层,不但每一根竹篾中间不断,而且长度、厚度几乎一模一样,就如用机器加工的。王基法在一旁笑着说:“这是我爷爷的绝活。” “我的斗笠全部手工制作,做一顶需要三五天。正常使用的话,二三十年不坏。你用脚踩上去,它都不会坏。当然,不要踩斗笠尖。”据介绍,到老人这里买斗笠的,不但有国内游客,还有东南亚、日本的客人。 王汉坤给自己的斗笠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凤美笠”,去年注册了商标;用“凤美笠”拼成的花灯,还获得外观设计专利。 老人告诉记者,传统文化要让年轻人喜欢,就要根据他们的喜好,不断改进。比如他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年轻姑娘甚至小女孩戴的斗笠,和不断改进的惠女服装搭配。再如,过去成年人戴的斗笠,直径一般是17厘米;现在不少人骑摩托车,风一吹,斗笠就不好戴了。他就把斗笠直径扩大到18厘米,大家果然反映戴得牢了。 王汉坤老人平时热心公益。当地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只要用到斗笠道具,他都无偿出借。学校放假,他请孩子们到传习所参观,为他们传授斗笠制作工艺。元宵佳节,他会带孩子们拿着他的斗笠花灯上街,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