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厦门> 海沧区 > 正文
厦门海沧探索实践“耕读文化”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http://wmf.fjsen.com 2017-05-04 17:03:44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做法四:创新实践方式 让参与者获得幸福感

海沧认为,弘扬“耕读文化”最直观的意义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探索,有助于破解农渔民转产就业难题。“耕可致富,读可荣身。”海沧院前社村民陈俊雄带领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开发“城市菜地”,让市民在现实版“开心农场”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乐趣。每逢节日,游客还能与村里的老人学习如何蒸年糕、搓汤圆等,让市民在体验种菜的过程中领略“耕读文化”,在动手劳作的过程中践行孝道。

海沧正是把传统旧有的元素,透过新的实践方式,跟当代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广大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找到了新出路,让陈俊雄他们这些海沧本地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专家关注:为全国做出可贵探索与实践

海沧弘扬“耕读文化”活动受到了众多国学专家的关注。中国训诂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导汪少华说,海沧“耕读文化”并非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扎扎实实地生长在每一寸土地上,令人振奋,这为厦门乃至全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与实践。

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认为,当前,国学传统文化在全国受到推崇,但专门开展以“耕读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弘扬,据他所知,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说,海沧对“耕读文化”的传播和实践,让耕读的含义不局限于耕田、耕作,而是更广义地应用在城市社区的一切工作,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优良传承,同时又是一种新气象,值得肯定与推广。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学院院长郭齐勇认为,海沧区挖掘本地的人文传统资源,予以创造性地转化,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新时代“耕读文化”重建与拓展,必须以人为本,就要像海沧这样将工作做实,不耍花枪。

海沧的“耕读文化”活动,同样得到了海峡对岸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台湾鹅湖学刊理事长、台湾华梵大学校长朱建民说:“台湾倡导的‘耕读文化’大多只注重复活传统的文化精神,然而在海沧,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正在复苏,还看到了一些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内涵,实属不易。”

海沧弘扬“耕读文化”活动也吸引众多媒体关注,新华社、CCTV-9、中新社、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东南网、福建文明风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仅在百度上输入“海沧 耕读文化”关键字,相关报道信息就达到77900条,中国之声微博客户端下的新闻阅读量超过300万。

众多网民对这一活动也是纷纷点赞,认为“耕读文化”唤醒乡愁记忆,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有网友认为,厦门正在创建“全国公共文明行为典范城市”、是“一带一路”陆海交通枢纽城,今年9月金砖会晤将在厦门召开,这些都要求厦门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而海沧“耕读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有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