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畔蟳埔村: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现实的交汇
2017-04-27 09:1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蟳埔女。(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我也喜欢戴花,从小就开始戴花,也相互送花,这是我们的习俗。虽然我老了,可是我还是有戴不完的花。”70岁的黄阿婆说。直到现在,村里还有2000多人保留着戴花的传统。 将头发盘成海螺状,穿上一支象牙簪(现在都用筷子等物),再用鲜花的花苞串成花环,圈戴在脑后,最后插上配色大胆的鲜花或绢花,这就是蟳埔女的“簪花围”。 花环上的小花蕾多用淡雅的含笑、白玉兰、柚子花,一般要围上三四圈,随后插上鲜艳的粗康花、素馨花或者绢花。戴在头上,就像是顶着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 寻常的蟳埔女头戴的鲜花需花费四五十元,一般在夏天两天一换,冬天则可以戴四五天。粗略计算,一个蟳埔女每个月至少花500元在头饰上。据村子保存的一本账簿记载,在二十世纪70年代,全村买鲜花的钱甚至超过了买米的钱。 蟳埔女独特头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骨笄头饰乃古代“骨针安发”之遗风,也有人说蟳埔村民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簪花围源于中亚妇女戴花的习俗。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