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等灯舞”以柔和之姿塑造交通文明
http://wmf.fjsen.com 2017-04-26 16:57:21 杨朝清 来源:四川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一种顽疾,闯红灯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这种量大的轻微失范行为,人为地增添了安全风险。为了实现对闯红灯的有效治理,一些地方想尽了办法。不论是交通文明志愿者拉绳子,还是高科技的“智能栏杆”,抑或“体验式执法”,这些办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闯红灯现象,却难以杜绝投机行为的产生。

“等灯舞”采取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出文明出行的理念。对于许多中老年人而言,生硬的说教或者冰冷的管理,往往难以奏效。道理谁都懂,可是她们就是不愿意遵守规则,怎么办?当红灯亮起时,马路两边都会有志愿者通过比划和简单的舞蹈,劝导人们等红灯。“等灯舞”以一种“柔软的手段”来塑造交通文明,更容易被行人们接受。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认为,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过渡。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者不达标者进行教育和引导,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能力。不是通过提升违规成本的方式来倒逼交通文明,而是试图唤醒老百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文明素养,柔和、间接的“等灯舞”,传递出一种无声的信任。

和那种空洞、乏味的板着面孔相比,“等灯舞”以契合时代的灵动和呆萌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提升了“我知晓,我参与”的社会基础。“等灯舞”缩减了交通规则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让交通规则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等灯舞” 让交通规则更鲜活、更生动、更形象,也更加平易近人。

一个好的社会规范,应该是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交通规则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想方设法地提升老百姓对交通规则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将“等灯舞”作为广场舞在各社区推广,不仅能够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也能提升他们价值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杜绝闯红灯,依靠技术或者人力手段来提升违规成本,尽管有一定的效果,却治标不治本。只有让文明过马路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不闯红灯的明规则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敬畏,让见缝插针的“潜规则”成为过街老鼠,交通出行才会更有品质。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等灯舞”尽管作用可能有限,其背后的社会治理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却值得肯定与赞赏。(杨朝清)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4-26宁化县委文明办加强县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督导检查
  • 2017-04-26晋安区开展“平安建设进社区 大家争做文明人”主题活动
  • 2017-04-26永安市成立首家民办“爱心超市” 储物纳爱传文明
  • 2017-04-26清流县开展“阅读人生 文明家庭 书香清流”暨“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2017-04-26创城进行时丨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析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密码
  • 2017-04-26云霄县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督查汇报会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