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针对青少年遇到的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为帮他们走出心理“阴霾”,健康成长,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心理专家,为他们解决烦恼困扰。
家庭和学校是主要诱发因素
记者采访我市多位心理专家,大家普遍认为,在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心理类问题。
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自我失控,缺乏自信,记忆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在行为上会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丽认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等生物学因素外,某些诱发因素更不可小视:在诸多诱发因素中,位于前两位的是家庭和学校。
不良家庭环境如贫困、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单亲家庭等,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障碍;学校生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颇多,如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等,都会使青少年的心理压抑,焦虑,长此以往,便形成心理行为异常。
家长要从孩子角度处理问题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问题的反应。作为家庭的权威者,家长已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很多家长都喜欢“指责”别人。家长这种指责的能力越强,孩子的问题就越严重。现代家长需要学习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让孩子喜欢的父母、真正可以带动孩子的父母、可以承接孩子负性情绪的父母。
市直机关幼儿园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于鑫提到,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修养。家长要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许多事情要学会放手和放心;要接纳他们的成人感,要尊重子女;理解他们想要独立的想法,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父母在与子女讨论问题时,要把子女看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给他们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会使他们更有支配自己的能力。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遇到心理问题要学会“自救”
德州慧泽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泽霞表示,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青少年应很好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承认它,接受它。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树立远大的志向。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以免陷入消极颓废的精神境地。
针对自己容易受刺激而冲动的特点,学会控制情绪,养成按照理性而行动的习惯。这样,即便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也能保持健康心理。
青少年自己要学会“自救”。一个个体的变化,外因是次要的,内因是主要的。完全依赖外界的帮助,会使个体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所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当青少年遇到问题时,要勇于求助。如果父母老师都不能很好地帮助自己的话,要勇于去寻找专业机构的帮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成长的路更为通畅。
青少年也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一旦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既不能不重视,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