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来,才有生命
邹玲艳(益善悦读计划志愿者)
4月的拉乌乡下起了小雨,山腰上弥漫着一团团雾气。罗映平校长在校门口搓搓手,提醒孩子们下雨了,慢点跑,注意安全。
云南省宾川县碧鸡完小有477个学生,因为是全寄宿制学校,课余时间很充裕。以前孩子们一下课就约上三五个小伙伴,跳皮筋、拣石子。现在楼道的两侧,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图书角。下课铃声一响,这里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老师们也会课余翻看各种课外书,看到有趣的就当做课上的拓展知识讲给同学们听。”罗校长说起这些变化如数家珍。
不仅在宾川,在云南大理的洱源、永平、漾濞几个县,这样的课外阅读场景随时随处可见。然而仅仅在2013年9月之前,这里的很多孩子上了高中,连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都没有读过。
改变,与一个叫“益善”的公益基金组织有关。
2013年8月,复旦大学新闻系87级毕业后首次聚会,谈起好多来自山区和农村的同学当初生活的困难时,感慨不已。大家提议,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帮助贫困地区成绩优秀的农村学生。这个由大学同班同学发起注册的“益善公益基金会”,从此开始了在云南大理的公益助学行动。
有资料说,2014年,我国少年儿童平均图书阅读量为8.45本,其中城市儿童阅读量为10.73本,农村儿童阅读量为6.51本,西部地区更低,尤其是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不到3本。
学校并不是没有书。在上世纪90年代的“普六”计划和近几年的“薄改”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教育部门均向学校发放了一些图书。此外,零零散散的,学校也常收到其他单位捐赠的图书。但是,阅读率并不理想。
“农村的孩子最怕有知识没文化,从小到大没看过一本课外书,进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生存。”基金会理事长李同新说,“益善除了对个体的帮助,更应该关注带有群体性、基础性的问题。”
推广阅读计划,不可能立竿见影,却是乡村教育中最为实际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但在这群80年代的大学生们看来:阅读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进而能有能力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3年里,理事长李同新有一半时间跑遍了4个县的100多所小学和教学点,20多位同学利用休假时间专程到洱源一线,参与走访调研,推动阅读行动。益善君们说,“既然决心从事乡村教育,在山区推广阅读,就必须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唯有实干,才有实效,才能赢得各方信任,才能获得八方支持。”
正是这样的“用心”,他们得到了八方支持。在大理,有4个县都把“自由阅读课”列入了课表,宾川县每年财政安排100万专款,在全县推行“书香校园”阅读计划;洱源县,每年安排50万专款更新图书;漾濞县,把老师推广阅读的成效作为考核内容;永平县确定每年举办读书竞赛……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22福清依托网格化智能管理 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7-04-21晋安区积极贯彻学习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精神
- 2017-04-21晋安区积极贯彻学习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精神
- 2017-04-21邵武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2017-04-21邵武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2017-04-21台江交警五措并举为文明城市创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