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乡,听一些农民朋友反映,节日期间,县里和外地的越剧团来村里演了几场戏,很受村民们欢迎。可节日过后戏班子一走,村里马上又冷清了起来,农民朋友希望平时也有更多的戏班子能够常下乡。(4月17日
《光明日报》)
在节日期间,农村的文化娱乐氛围很浓。有热闹的庙会,有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汇会等,节日期间的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节日一过,很多地方的文化节目如风一样吹过无痕,热闹的农村一下子就冷清起来。再加之年轻人纷纷外出,只剩下老弱病幼留守,总归是少了一些生气。
在有些地方,文化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在节日期间,文化下乡活动多一些是人之常情。但众所周知,很多地方在节日期间有自己固定的文化节俗传统,他们会自发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反倒是在平时,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基本没有任何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的日常就干农活和睡觉,精神给养相当匮乏。而我们的文化下乡活动往往选择节假日,节假日的喧闹可能会更加衬托平日的寂寥。
文化下乡资源要优化配置。一是时间上的调节,要常态化。节假日之外,文化下乡更要关注平时的点滴熏陶,既要有节日时的“漫灌”,又要有平日的“滴灌”,让人们时时感受到文化气息。二是地区间的调节,布局要合理。虽然在人口集中的地区搭台唱戏能够惠及更多群众,但这些区的文化资源相对要丰富一些,对比之下,偏远地区更需要文化滋养。因此,文化下乡要多注重对偏远地区的倾斜,要让最贫瘠的精神土壤获得及时地浇灌。
我们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误区:电视、网路的普及,让文化下乡变得无足轻重。其实不然,露天电影、精彩的戏曲节目等仍然颇受农民的喜爱。大多数农村属于中老年群体,他们仍然有守望传统的习惯,对于露天电影等这些逐渐流逝的旧物仍怀有感情。在家里守着电视太孤独,如果在社区或农村的广场上有电影播放的话,照样会吸引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止是看戏看电影,这也是维系乡邻感情、缓解孤独感的重要通道。
要珍惜文化下乡资源,切实为群众带去货真价实的文化滋养。一味供给过时的文化资源,农村精神面貌只会停滞不前。要创新文化下乡内容,与时俱进。比如通过送法下乡多宣传最新法律法规的变化,通过送电影下乡多反映时代变化等。要让文化下乡真正起作用,要对得起群众的期待,要滋润到每一片贫瘠的精神土壤。(于兢雷)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20闽清县组织收听收看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
- 2017-04-20马尾区组织收看福建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2017-04-20马尾区召开文明创建工作专题研究会
- 2017-04-20文明提升宜多些“直播”
- 2017-04-20连江县三举措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推进文明旅游工作
- 2017-04-20创建文明城市要善于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