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仅要在物质经济上给力,更需要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实现精神脱贫。借用一句话就是“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确是这样,一些地方贫穷,不仅仅是因为地里条件不好,或者是没有发展机遇与平台,更有思想不转变、观念落后等原因。因此,更需要在扶智与扶志这些文化扶贫上多发力。
在今年两会期间,谈到脱贫攻坚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可以说,这是一副扶贫攻坚的“药方”。实际上,扶贫过程就是一个“绣花”过程,需要有耐心与细心,更应有精准性与连续性,既要一针一线,更要有条不紊,如此,才能“绣”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美好画卷”。
绣花精神,需要慢工出细活。文化扶贫不同于项目扶贫,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这种文化根源是长年累月积累所致,刨除“穷观念”,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既舍得“财力”,也舍得“人力”,更舍得“精力”。
绣花精神,需要针针不浪费。如同绣花,心里不仅要有“谱儿”,手里更应有“活儿”。文化扶贫不仅要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思路,更需有因贫而异的精准施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只有将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内涵,扶持培养当地的文化人才,才能让群众享受到与时俱进的文化福利。
绣花精神,需要借鉴与推广。绣花技巧不仅需要自我创新的精神,更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使自己的技艺不断提高,绣出好画面。其实,文化扶贫也同样如此,自己的成功经验要总结也要推广,别人的创新之举,不妨也拿来一学一用,通过继承、创新、发扬,形成一方的文化品牌,打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看花容易绣花难”,任何一项工作都如此。绣花精神耍不得花拳绣腿,看似动静之间美如画,但绣出完美的作品并非易事。如果说,经济扶贫是硬扶贫,文化扶贫就是软扶贫。这软扶贫更需要硬实力与硬招数才能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杨玉龙)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20仙游县组织参加全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2017-04-20浦城县精心组织学习全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2017-04-20石狮市召开全市河长工作会议 推动建设生态文明
- 2017-04-20平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4-20创建文明城市 让厦门更美好
- 2017-04-19微矩阵丨泉州:创文明城工作考察组赴张家港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