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欠水(左)几乎每周都会去杨清福家探望。
文明风4月14日讯(通讯员 王敏霞)他,年过七旬,靠一辆自行车,走遍了全县295个建制村1270个自然村,风雨无阻进村入户,扶残助困;
他,荣誉加身,却本色不改,不吃群众一顿饭,不喝群众一口茶,用朴实深入的作风,贴近群众,深得信任;
他,满心赤诚,怀揣深情,走访群众4.3万多人,累计捐资达17万多元,却没钱买集资房,他用一名51年党龄老党员的不懈坚持,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他,坚守着信念,惦记着民生疾苦,困难中坚持和群众在一起……
他,就是惠安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全国最美志愿者陈欠水。
只有好作风,才能服务好群众
2006年,下乡352天;2007年,下乡341天;2008年,下乡343天;2009年,下乡335天;2010年,下乡334天;2011年,下乡339天……一辆自行车,一个行军水壶,一件雨衣,这“三件宝”陪伴了陈欠水20多年。这三个老物件,陪他起早贪黑,陪他风里来雨里去,陪他走过了惠安大地上的每个村庄,哪怕周末和节假日,也不曾停歇。
有一年,当时在残联工作的陈欠水到20公里之外的张坂镇苏坑村调查摸底残疾人情况。当天一大早,他就照例带上“三件宝”出发了。不料下起了大雨,他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20多个残疾人,将详细情况一一登记造册,直到下午4点多,他才到餐摊上吃上一碗面条当午饭。想到四公里外的门头村还有几户残疾人,“干脆就一起调查完”,陈欠水又骑车冲进雨中……看着浑身湿透的陈欠水,陪同的村干部都看不下去了,建议他先住在村里,第二天再接着走访。但陈欠水怕给群众添麻烦,坚持工作到晚上11点半,直到把情况摸了个透。黑灯瞎火中,他独自骑行在满是泥泞的土路上,回到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满心焦急的老母亲和妻子依然等在客厅里,晚饭已数不清热了多少遍。
20多年来,陈欠水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总行程累计超过23万公里,走访群众4.3万多人,全县1.8万名残疾人,他走访了1.6万人,累计捐资达17万多元,但自己却没钱买集资房。
这些年,陈欠水一直坚守着一个原则,不吃群众一顿饭,不给群众添麻烦。他常年随身带着一个军用水壶,别说吃饭,他连茶水都没喝过群众一口。陈欠水下乡走访,吃饭都很随便,路边摊上一碗面就打发了,有次摊位老板娘认出他,看不下去说:“你对别人那么慷慨,自己却连碗汤都舍不得点。”
如今,陈欠水出门还是“老三件”,很多人觉得他的作风老派。对此,陈欠水说:“和群众打成一片,是服务群众的基础。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14厦门市主要领导调研全国文明创建工作
- 2017-04-14厦门市各界积极践行《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
- 2017-04-13邵武市委文明办: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开展“文明创城百日攻坚战”主题活动
- 2017-04-13“助力厦门会晤 做文明有礼小东道主”主题活动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