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礼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古称清明节为寒食节,是不动烟火之意,到如今很多地方很多人利用清明节回乡大办“流水宴聚餐”、铺天盖地“烟花炮竹”;从农耕之礼,到集家族财力进行“立碑”、“建祠”,你出一千,我要出一万,而且大都建在村民耕种的农田上。这些所谓现代清明之“礼”,其实是有失文明之风。
清明之“礼”,应传承家族文明。清明是家族聚会之日,一大家族对故去亲人扫墓哀悼,这是给后代人传承家族文明文化的最好时机。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并不给孩子讲老一辈人创家立业的故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孩子们参加扫墓就像参加一个娱乐节日,玩玩耍耍、打打闹闹就玩过去了,更是不知道清明扫墓的真正意义。每一个家族的创家立业都有可圈可点的精神与品质,而如今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更是需要这样的精神与品质,老祖先们传承的不止是血脉,而更是家族的文明品质。
清明之“礼”,应承载社会文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争艳、鸟语花香,游园亦是清明节期的主要活动。游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游园文明,这亦是清明之“礼”。从不折技、不扔垃圾、不吐痰的“老三样”开始,人人出游遵守游园规则、家家出行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不止是清明节,社会的每一天都要以文明相伴。如是,社会文明才能久久为功,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注脚。
清明之“礼”,最大的关键在于“情”。“百善孝为先”,后人通过清明对先人的祭祀哀悼表达思念,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孝敬,也让后人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但是祭祀先人的方式有很多,不在于形式的热闹、表面的碑祠、祭品的奢侈,更重要的是有真情有真意。真心到、真情到才是尽孝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多人都在感叹,难以承受的清明之重。在缅怀先辈的清明节,其实更应简简单单、清清朗朗,怀揣敬畏与感恩,真正回归传承文明的“初心”。(王琪)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07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更“明”
- 2017-04-07【文明网评】文明当成清明文化必要标配
- 2017-04-07【文明网评】孝与敬是清明的价值原点
- 2017-04-07清明扫墓贵在“心到”
- 2017-04-07仙游县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综述
- 2017-04-07仙游县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