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邯郸教师霍彦泽捐出192毫升造血干细胞,当日下午,“生命种子”被送至上海,输进了一位00后的白血病患者体内。接受记者采访时霍彦泽称,我应该感谢对方,是他们成就了我,让我感到自己的人生特别有价值。(3月21日《燕赵晚报》)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大。”霍老师的一席话,带着真情,发自肺腑,让人耳目一新,道出了一个和谐友爱真诚互助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文明进步的新理念:别人接受你的捐赠,也是一种恩赐,是给你机会,捐助者也应该感恩。的确,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于个人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对社会更是彰显一种文明进步的成熟社会心理嬗变。
捐助者应该怎样,受助者应该如何,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争议。对一些受助者不感恩的新闻,批评的觉得理直气壮自己有道理,支持可以不回报的也有,谁都难说服谁。而有些捐助者,捐献未动宣传已大张旗鼓搞“采访”和“摆拍”,甚至末了“口惠而实未至”,闹腾半天捐助只是幌子,都是想上头条挣名誉或是谈生意捞好处。这些争议的存在,核心就在捐助该不该要回报、要怎样的回报这两者上。
有一部分捐助者自以为占据了道德高地,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心态让人担忧。因为,这样的结果,会让一些受助者感到没有尊严,情愿不接受捐助。此外,还有一些捐助者向受捐者提出非分的要求,索取精神或物质上的回报。在新时期的当下,捐助者与被捐助者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一些机构倡导受捐者匿名,以减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深深地谢谢你”,让捐助与被捐,在一种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被捐助者,可以心怀感激,但无需与捐助者之间发生直接联系。
感恩受捐者有着文明的样本意义在于,这种超越“回报”争议难能可贵精神升华无疑是一种人生境界,却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应有“常态”。霍老师的出发点,就是真诚地想帮别人,不求回报。在一些肋人为乐、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眼中,见人有难处和苦痛,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拉一下,扶一把,收获的就是快乐和充实,这就是最大的回报。唯有如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之风才会吹遍神州大地。(子衿)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07明溪县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培训会
- 2017-04-07上杭县:举办礼仪培训 提升文明素质
- 2017-04-07金砖公益广告丨 (视频)文明礼仪践行行动
- 2017-04-07永春县文明办领导走访慰问“福建好人”巫金春
- 2017-04-07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 2017-04-07全省环保督察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