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作家中的“劳动模范”,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是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一直坚持用诗意的语言,抒写道义、审美与悲悯,引领孩子们历练成长……中国文明网日前发表的最新一期大型系列专题节目《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对话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他说:“我想让我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书。首先要有正当的道义感,第二要有自始至终的审美价值,第三要在字里行间流动悲悯情怀,这三个维度就是我所说的精神底子。”
这不是曹文轩第一次论述“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在多种场合他都曾抛出这个可贵的理念,并将天下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他主张儿童应该阅读一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用来给精神打底子的书。正因如此,他在《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里,写主人公与噩运、与天灾人祸抗争……那些主人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让曹文轩的作品不仅有“血肉”,而且有“骨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苦难没让一个孩子悲观失望、心灰意冷,他们只会在感动中变得昂扬。”
“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应成所有儿童文学、儿童影视剧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每个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最初都是白纸一张,正确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从小抓起。这就好比那个“扣扣子”的著名比喻: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包括孩子精神发育的第一粒“扣子”。少年儿童时期也常被比喻为“打底色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故而,所有儿童文艺创作者都应该有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自律精神和社会担当,给少年儿童提供优良的精神养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德等正能量的熏陶。
“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文艺作品,应具有社会道义、审美价值、悲悯情怀。此三个元素是曹文轩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其作品有口皆碑的原因。道义即道德和正义,是做人的约束、规范、规矩,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儿童文艺作品充满道义感,孩子们长期读之则更容易培养道义精神,远比强硬说教更有用。而审美价值则是人们看待万事万物的价值取向,阅读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能让孩子们向真向美向善。带有悲悯情怀的作品,则能让孩子们怜惜弱小、体恤无助,练就人性中最温暖的东西。这就是“打好了精神底子”。
要创作出“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的文艺作品,需要创作者长期坚守文艺良心。曹文轩曾经说过,现在的童书市场有个不好的格局,类型单一,多为奇幻作品,令人忧虑。诚如斯言。一些儿童文艺创作者只是将文艺创作当成赚钱工具,抱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什么赚钱写什么,什么流行写什么,以庸俗、低俗、媚俗之作误导乃至于伤害当今小读者。这是坚决要摒弃的。文学作品要“给孩子打好精神底子”,就应该以“引路人”的姿态和情怀,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何勇海)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29倡导文明祭奠助力生态殡葬
- 2017-03-29福州台江风雨无阻打好文明创建攻坚战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罗源碧里乡开展清明节移风易俗和安全文明祭祖宣传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