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与会专家强调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工作日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使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3月20日《人民日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养分。让优秀的中华文化世代相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首先得从传播中华文化做起,让优秀的中华文化从尘封的史册中,走进人们的视野,融入现代生活。
传播优秀文化要注重方式创新。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黑龙江电视台主办的《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赞声一片。之所以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了传播方式:运用了互联网的载体,以视频的方式呈现,通过朗读展示优秀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让传统文化具有了现代气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就更容易让公众接受和认同。
传播优秀文化要注重切入方式。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找准一个新闻由头,同样,传播优秀文化也需要找准切入点,只有找准了切入点才能抓住人心。《中华诗词大会》之所以火爆,原因就在于找到了诗词这个切入点,中国诗词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从儿童到有文化的老人,谁不会吟诵一些诗词?以诗词作为切入点扯住了眼球和人心。同样,《见字如面》在切入点上也是独具匠心,它所选择的切入点是书信,在中华文化中,书信是最常见也是最能寄托情感的文化载体,以此为切入点自然会吸引人。
传播优秀文化要注重群众参与。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获取信息也更加便捷,文化的传播必须要有竞争意识,要让群众参与其中。从这一点看,《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这三档节目的主体和主角都来自群众,尤其是《中华诗词大会》,几乎所有选手都来自于普通群众,一档由群众参与的节目,自然能够受到群众的追捧和喜爱。《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目前的朗读者绝大多数还是知名演员和播音员,但随着节目的推广和常态化,相信会有更多的普通群众走上台前、参与朗读。
传播是传承的前提。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广泛的传播中,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进公众视野,让公众更多、更深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是当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该做的工作。(向旭平)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29福州台江风雨无阻打好文明创建攻坚战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永安市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活动
- 2017-03-28罗源碧里乡开展清明节移风易俗和安全文明祭祖宣传排查工作
- 2017-03-28罗源碧里乡开展清明节移风易俗和安全文明祭祖宣传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