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植树好时节。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与过去相比,现在民间的植树造林热情十分高涨,有些城市还提供条件,方便市民植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结合,充分说明植树节已然深入人心。(3月13日《北京青年报》)
这是今天《北京年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乡愁工程》,其中有段话笔者颇为赞同,“所谓乡愁,其实是指在人们成长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元素。绿水青山是生态环境的根基,从来就与日久弥新的乡愁紧密相连。”诚如斯言,乡愁是美丽的、温馨的回忆,乡愁之美,离不开那浓浓的一抹绿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回忆。这些不仅仅是老建筑、老村落、老物件等等,还有必不可少的“绿色”回忆——用柳条编织的草帽,小伙伴比赛爬树掏鸟窝,清澈的河边杨柳依依……这也是乡愁必不可少的美丽一部分。可以说,绿色的植被,不仅滋养着生命、平衡着生态环境,更增添着人们对乡愁的美妙回忆。
为了环境,为了绿色乡愁,植树的传统从未隔断。唐代诗人于鹄在《种树》中写道:“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尤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更提升了植树节的意义,乡愁的流行更赋予了植树节新内涵。植树绿化,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同时,绿色乡愁需要绿色文明守护。这并非是“植树更要护树”这样简单。因为生态环境的向好,需要“一盘棋”思想。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了追求利益,任性地挖煤采油、劈山阻水、砍伐森林、竭泽而渔,任性地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废气等等,同样能够毁掉我们的环境、毁掉我们的绿色,毁掉我们的美丽乡愁。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要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些,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保障,更是有效有力呵护绿色乡愁的正确打开方式。
乡愁是一张不断绵延的画卷,乡愁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每一代人的乡愁都有不同特点,而不变的应该是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那些前人栽下的绿色,不仅需要维护,更需要传承;同样,我们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前人”,为了子孙后代美好生活,为了让他们享受和拥有绿色乡愁,更需要我们将绿色文明代代传承下去。(杨玉龙)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14福州市民行为小“蝶变” 折射城市大文明
- 2017-03-13仓山区开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 2017-03-13仓山区开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 2017-03-13仓山区开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 2017-03-13石狮市举行义务植树活动 建设生态文明
- 2017-03-13石狮市举行义务植树活动 建设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