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觉是关键
“这袋是厨余垃圾,放绿色桶;这袋是牛奶瓶、塑料罐,放蓝色桶;这袋是扫地的尘土,放橙色桶。”每天早上8点,家住海沧天湖小区12号楼的黄阿姨都会提着3袋不同颜色的垃圾来到楼下的垃圾分类点,小心翼翼分类投放。时时处处按类把垃圾分好,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实施垃圾分类,不能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头热’,居民积极主动配合是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源头性、基础性环节。”在海沧区城管办副主任周沙鹅看来,居民按要求在家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接下来的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分类利用才能有效进行,否则会大大增加后续环节的工作量和成本。他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回归居民主体,“依靠每个家庭的习惯来形成对整个社会的约束,比政府直接的宣传发动更为有效”。
记者在对厦门多个小区调查后也发现,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稍微好点,非试点小区就十分不理想,垃圾分类的参与率非常低,路边垃圾桶更都是“大杂烩”。家住思明区长青北里的蒋女士坦言,每次被儿子询问垃圾该放哪个桶,她都答不出来,“从小到大,都没有人跟我介绍过垃圾如何分类”。更有市民认为,垃圾分类与己无关,“反正也不会被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各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湖里区的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定时定点督导小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登记积分、发放奖品,还通过入户宣传、设点宣传、电话宣传、现场巡查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海沧区采取发放积分卡积分的方式鼓励居民实行垃圾分类,还在每周六下午由区属国有企业在小区以市场价格进行可回收物回收,为居民提供便利;集美区“互联网 ”的模式在小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居民通过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参与垃圾分类及积分活动;思明区也在试点小区搭建了智慧社区平台,形成了垃圾分类积分管理系统,并在鼓浪屿全岛铺开垃圾分类,岛上居民参与率达到80%。
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垃圾分类科科长赵海涛说,采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鼓励市民,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后更多社区将借鉴这一方法。此外,环卫部门还考虑参考外地先进城市的“绿色银行”模式,如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可增加积分卡分数,将来可用来消费,如乘车、购物等。在管理方面,各区、镇街均要配备分类和减量专职工作人员(区10人,镇街3至5人),3月底前完成垃圾分类相关专职管理人员的培训,6月底前,各区、镇街要分批次完成辖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垃圾分类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全体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培训。赵海涛说,垃圾分类督导员有点类似志愿者,高峰期在垃圾定点投放区域引导、宣传。
为了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厦门还将让垃圾分类走进各个学校的课堂,从一个孩子来带动一个家庭。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厦门市旅游局、市商务局也要指导督促各旅行社、酒店、家政公司完成导游、酒店服务员、保姆的垃圾分类培训。
此外,厦门将加大配套垃圾分类的硬件设备,并对分类垃圾开展考评工作。对于垃圾分类,今后厦门还将设立投诉监督平台,接受市民线上实拍举报违规行为。(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10长乐市江田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风尚”动员会
- 2017-03-10台江区重规范多引导 让共享单车文明有序发展
- 2017-03-10省气象局文明办举办《省直机关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培训
- 2017-03-10省标准化院开展“创文明 促和谐”系列交流活动
- 2017-03-10文明引导当以“萌语”助力
- 2017-03-102017福建文明旅游公益广告片丨第四期:文明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