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文艺汇演:畲族民俗舞蹈《傩面祈福》
文明风3月8日讯(通讯员 吴彩云)近日,由永安市妇联主办的“巾帼勇担当·建设新永安”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7周年文艺汇演,在永安市文体休闲中心广场隆重上演。参加汇演的13个节目,全部由基层群众精心编排推选;134位演员,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其中青水畲族乡的民俗舞蹈《傩面祈福》,已经在2017年永安市农民春晚精彩展示。这次“三八”汇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永安市农村文化的繁荣景象,展现出乡村文明的勃勃生机。
永安市重视传统节日活动,将此作为文化惠“农村”的新形式,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整体水平。
一是创新文化惠民模式,培育新型现代农民。永安市坚持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以家园清洁行动、传统文化惠民和星级文明户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乡镇文明村建设的同时,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按照农民“缺啥补啥”指导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技术培训,培育现代农业技术带头人及本土化的新型农民。如:2016年重点培育100户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大户(以农业收入为主),带动1000户拥有“一房一车一主业”、户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期,培训4千人次,95%以上有知识技术需求农民接受了相关培训。让农民群众通过掌握的技术赚钱受益得实惠,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生产上,减少或革除参与赌博等“陋习”。
二是抓好传统文化活动,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永安市委文明办坚持抓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特别把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文化活动,与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组织文明单位与“挂包”村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市广播电台制作“留住乡愁”学讲永安话、感受永安文化等专栏节目,向群众宣传“乡土”文化的厚重和美丽,激发群众的“乡土”自豪感,受乡爱国;支持群众在龟山公园等处举办山歌对唱等“日常”活动的同时,重大节日组织全市性“规模”活动。如:永安市委文明办联合有关单位,6月8日在将军山公园门口举办端午诗会,展示和宣传“我们的节日”地道的本土文化元素;9月13日,举办永安市“记住乡愁·我们的节日—中秋”大型文艺晚会,以此为文明点赞,为永安喝彩,聚爱乡情怀;9月30日、10月22日分别与住建局、燕东街道联合主办“为文明点赞,水之魅 激情唱响”供排水职工歌手赛及“和谐音符·幸福燕东”文艺晚会。
在抓好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永安市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服务圈,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场所。乡镇基本实现了集镇一条街道、一处休闲式公园、一座达标公厕、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农贸市场“五个一”;行政村基本实现一个村牌、一条好路、一片风景林、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四个有”。持续开展农民文化百村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流动舞台车“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如:2016年来开展“三下乡”及各类公益性演出40余场。
三是坚持城乡文明共建,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永安市坚持健全完善创建文明乡镇工作运行机制,成立活动协调小组,制定考评办法,建立乡镇、街道分管精神文明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制定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倡导乡镇组建文明片区,以共建、共育、共兴、共利、共荣、共强为原则,扩大农村先进面,促进城乡一体化。
各乡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示范辐射效应,从早年的“挂星级牌、立村规民约、记公德簿、书治家训、贴小康致富图、设家庭台账本、建村民议事会、办文明夜校、编乡土教材、树文化长廊”形式起步,逐步引入城市管理机制,充实集镇环卫队伍,实施垃圾归袋、停车归点、广告归栏、经商归店、摊位归片等“规范”化,使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永安市委宣传部将繁荣农村文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帮扶农村文艺队伍、搭建配送进城平台等措施,积极探索并实现了农村文化发展从“文化下乡”到“送戏进城”的重大转变,有力推动了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目前,农民自办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永安市农村文化发展一大亮点。2017年春节期间,永安市共有9个乡镇31个村举办了农民“村晚”,农民“村晚”以农村家庭为单位,农村文艺爱好者、返乡大学生及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文化部门免费提供流动舞台车及灯光音响设备。通过举办“村晚”,村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邻里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促进了乡风文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永安市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