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闽学鼻祖
提起游酢,很多人的脑海里马上想起“程门立雪”这个著名故事,夸赞故事主人公的求学心切和尊师重教。但历史往往有些残酷,时至今日,游酢本人的事迹与成就常常被忽视,甚至有许多人只知杨时,不知游酢,以致这位闽学鼻祖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要知道当时游酢携杨时“程门立雪”,正是为了拜师学习理学。闽地理学主要由游酢和杨时两人创立,而后世杨时享有重名而游酢却罕为人知,屡屡被人遗忘,这是为什么呢?
游酢卒于北宋消亡前夕(1123年),其活动时期正是国家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人们无视思想理论问题,游酢及其弟子的事功无人过问,因而其思想得不到系统的传授和发扬,且其门人不盛,著作流传也不广。而同为程门弟子的杨时卒于南宋建立之后(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其在世时,为了重振国家,不同阶层和阶级的人们都十分重视思想理论问题。当时理学重振,杨时号称弟子1000余人,有广泛的影响力,使杨时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游酢46岁时任泉州通判。为拓展闽学,他弃官回到故乡,在建阳禾平里(今麻沙)建草堂讲学,其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等各一卷。朱熹对他极为推崇,称他“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多处采用游酢的言论。
游酢有高才,亦善学,只因北宋之末的动乱,理学处境困顿,游氏之门未见昌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将中原洛学思想南传入闽,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可谓闽学鼻祖之一。
师事“二程”
游酢在理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地位,与他的两位老师“二程”是密不可分的。
程颢、程颐兄弟,他们是河南洛阳人,因而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二者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经说》等,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更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
游酢与“二程”的渊源始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这时年仅20岁的游酢举乡贡,在京城游学之际拜见程颐,程颐称赞他“其资可以进道”。当年八月,程颢任扶沟县(今属河南)知县,提倡圣贤学说,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游酢即师事程颢。在扶沟,游酢直接受到程颢教育熏陶,放弃辞章之学而改学理学,开始精研儒家经典,学识也大有长进。从此,游酢学有专攻,成为福建闽北最早接受“洛学”的学者。
再过九年,即元丰四年(1081年),林志宁把杨时介绍给游酢,游酢与杨时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
后来,游酢又带杨时去拜程颐为师,演绎了名传千古的“程门立雪”。寒冬的一天,年过四十已登进士第的游酢携着杨时前来拜见程颐,程颐正端坐冥思,他们两人在旁虔诚侍立,不敢打扰也不敢走开,等程颐醒来,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
游酢师事“二程”,这为他今后的理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程门下,他“问学日进”得“理学正宗”,尽得程氏真传,程颐赞他“能于言外得意”,对他非常器重。后人把游酢、杨时、吕大临、谢良佐称为程门“四大弟子”,游酢被列为首徒。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06文明创建志愿先行 海沧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2017-03-06邵武市:全面启动在中心城区整治不文明行为活动
- 2017-03-06邵武市:全面启动在中心城区整治不文明行为活动
- 2017-03-06【两会话文明】孙东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重在思想教育
- 2017-03-06【两会话文明】全国人大代表谈学雷锋
- 2017-03-06建宁县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有礼建宁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