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为民自信开放的福建欢迎你
——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侧记
6日,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受到了一百余家媒体的关注。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东南网3日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严顺龙 周琳/文 本报记者 张永定摄)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再次吸引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在这里,福建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向境内外媒体记者开放。
近年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福建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今年两会,福建代表团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离会议开始还有半小时,会场内已座无虚席,摄像记者纷纷抢占有利机位,不少文字记者席地而坐,盘腿垫起电脑,随时准备记录、写稿。
15时,会议准点开始,福建团首先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林宝金、陈国鹰、曾静萍、郑奎城、钟雪玲、焦念志、张玉珍、李振生、魏岚等代表先后发言。
“来采访的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路透社等103家160多位中外媒体记者,感谢大家对福建代表团的关心关注。”审议环节结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尤权一番简单开场白,让记者席立刻活跃起来,大家纷纷举手提问……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是中央对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关注到,福建省去年专门出台了《关于补齐发展短板扩大有效供给的意见》,其中对补齐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提出了系统性目标任务。请问尤书记,福建对此如何考虑,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新华社记者率先抢到话筒。
“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领域。”尤权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当前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这些年,福建每年全省财政涉及民生支出都占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把补短板重点更多放在民生领域,全省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民生需求和期盼也越来越高。福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补齐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民生领域补短板工程包,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硬实力;进一步广开聚贤之路,大力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使人才活力充分迸发,优化社会事业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看病难看病贵、养老体系建设水平偏低等现实问题,努力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尤权书记话音刚落,记者们又踊跃举手提问。“请问于省长,过去一年,福建省推进脱贫攻坚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什么?”人民日报社记者的问题直指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
省长于伟国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创了致力摆脱贫困的“宁德样本”,到省里工作后又走遍了八闽山山水水,在全省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创造了山海协作、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造福搬迁、干部驻村、产业扶贫等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突出精准扶贫,落实攻坚责任,不断取得新实效。从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全省累计脱贫74.6万人。2016年超额完成年度20.4万人的脱贫目标,经国务院扶贫办核实认定脱贫260425人。于伟国说,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的新部署,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稳定脱贫,确保今年再脱贫20万人,造福工程完成搬迁10万人;确保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在当前两岸形势下,平潭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和对台政策新特区,将有哪些作为?”
“福建将如何借助海丝核心区的优势,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
“福建的民营企业怎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福建、香港如何共同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深化双方交流合作?”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下一步有何打算?”
……
问得专业,答得精彩。一问一答间,会场气氛持续升温,来自福建的好故事、好声音不断从这里传播,一个更加务实、为民、自信、开放的福建呈现在你我眼前。
一个多小时的集体采访即将结束,看到记者们还意犹未尽,尤权书记笑着说,请代表再回答一个问题。对加拿大媒体记者提出的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相关问题,我省代表进行了耐心的回应解读。
“福建山清水秀,欢迎大家到福建实地采访。”最后,尤权书记向中外媒体记者发出了热情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