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2月24日讯(通讯员 吴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紧紧围绕“三个美起来”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特色文化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涌现出了2个全国文明村镇及培育对象,7个省级文明村镇,21个泉州市级文明村镇,67个南安市级文明村镇。今年起,南安市还将启动南安市“和谐村(社区)”评选表彰活动,每年评选表彰50个村(社区),给予社保补助、绩效奖励、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6方面奖励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文明和谐建设。
强化价值取向,筑牢美的理念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领农民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印发了《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成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深入乡镇、街道、农村、学校等基层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在《海丝商报》、南安新闻网、“掌上南安”开设专栏,通过“南安大讲坛”、“走进文化南安讲坛”开设辅导讲座,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工作,2016年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新建一批共5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在全市主要路口设立四个大型户外路牌,在主要路段、边墙围挡张贴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将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公园景区建设深度融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组织各乡镇、村居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把精力财力放到增收致富和建设文明和谐的村风家风上。目前,全市423个村居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我市用完善村规民约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做法在《福建日报》、中国文明网、省文明风等相关媒体报道。同时,建成贵峰王氏家训馆和罗东镇埔头紫云黄氏家风家训馆,进一步推动家风家训建设落地生根。
近年来,南安市委文明办、市科协、市文体新局、市卫计局、市司法局、市妇联等单位每三年还联合开展一次南安市“科普、文化、卫生、守法示范户和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农村群众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目前,全市已评选近2000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同时,持续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南安市第一届、第二届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至今共评选表彰20名道德模范。其中,李云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二届福建省道德模范等,这些“文明细胞”、道德模范无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的南安人民。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的环境
坚持环境与文明互动融合,用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文明提升,通过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培育“文化主导、生态宜居、产业带动三大类型,突出海丝源头、侨乡新风、闽南乡风、库区山水、滨海宜居、滨江新村、休闲旅游、花卉产业、现代农业等九种特色”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全市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面貌。制定了《南安市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办法》,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提升村容村貌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引导有条件的村提高建设品位,在绿化美化方面做文章,扮靓美丽乡村。如诗山镇联山村加大对村庄主要道路绿化的投入,打通了500多米的环村道,对两侧道路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并砌筑溪堤500多米,整理了10多亩山地拟种植油菜花,种植300多株的云南三角梅;九都镇库区景观带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沿库湾线绿化,环湾美丽景观令人难忘。
立足南安农业人口众多实际,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大力发展茶、果、蔬菜、养殖等特色农业,有力推动全市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如向阳乡卓厝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芳香”产业,先后建成了120亩黄花菜基地和30亩纯种芳樟示范基地,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还培育了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等。
深入开展“七七”普法活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村级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网格化”管理格局,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广运用农村“168”、社区“135”机制,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组织实施农村“造福工程”,超额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困难群体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快构建就业、养老、医疗、救助、权益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培育特色文化,提升美的内涵
围绕“特色鲜明的文化南安”建设目标,创新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形成了文化设施“新建+盘活”、文化活动“义送+自办”、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文化资源“挖掘+推广”、文化保障机制“构建+督促”等“五个加法”的成功创建模式,全市建成60个特色文化示范村、15个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码头镇被命名为“全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540处,建筑总面积超11万平方米,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760多平方米,高于全省平方水平。其中,梅山埔仔村发动本村乡亲捐资建成了面积达3000多平米的文体活动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成为南安市首批“特色文化村”创建“样板工程”。
立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需求,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南安活动周、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民俗文化踩街、青年歌手大赛、南音大会唱等大型活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洪濑龙阁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同时,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月”等读书活动,大力推广农家书屋“大馆带小屋”延伸服务,建成示范点120多个,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梅山蓉中村“小村庄大文化”的思路,与国家东方歌舞团结对共建,“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做法获中央领导批示。
与时同时,各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结合现代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探索和尝试各类新型文化活动,通过自创农家歌谣、红色歌曲,自编乡村小报,自办农民文化节等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让群众成为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创造者、弘扬者,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活动品牌。如霞美镇金山村率先在全省创办乡村农家学堂,创建全省首个村级老人养生馆,自编“农家歌谣”十集,建立了绿色、道德、法制、科普和献爱心五种类型的老少共建工作模式,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溪美镇贵峰村每年举办“读诗班”,开展诗词创作会、吟诵赛等活动,村民学诗、读诗、吟诗蔚然成风等。(南安市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2-2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谭淑章:母爱大如天
- 2017-02-24“共享汽车”远行需要文明的路基
- 2017-02-24共享经济要“共享文明”来护航
- 2017-02-24为“八不”点赞 为文明点赞
- 2017-02-24《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出炉
- 2017-02-24厦门市全国级文明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共享单车 共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