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海市在重视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促进城市面貌、市民素质、城市品位提档进位,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支持和欢迎,也为龙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的精神动和环境支撑。
一、健全工作机制,营造浓厚氛围
坚持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责任、群众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心协力、全员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把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作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奋斗目标,严格按照《福建省与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完善《龙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和《龙海市2015-2017年度创建福建省文明城市(县级市)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将创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成立龙海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重视抓平时、抓经常,市领导带队明察暗访、加强重点督查,有效解决了农贸市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公共设施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二是宣传造势到位。注重将宣传贯穿于创建的全过程,开设“创城视窗”“曝光台”“回音壁”等电视专栏,及时发布创城工作动态;依托《龙海网》《龙海文明网》设立领导访谈、文明创建等互动版块;利用户外大型广告,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创城信息;举办《龙海是我家,创城我参加》《美丽龙海创城行》、创城摄影等社区文化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强大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投入保障到位。坚持以保障促创建,不断加大创建投入,组织实施完成了第一医院新院区、特殊教育学校、校外活动中心、实验小学新校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以及一批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楼房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改造龙头文化公园,建成农民画馆和农民戏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仅2016年就累计投入资金8.6亿元,年度20件为民办实事中有10件是创城项目;132个市直单位支持34个社区(村)创城共建资金500多万元。
二、夯实创建基础,提升市民素质
致力在政府服务、社会体系、乡土文明、个人素养四大领域,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一是注重典型带动。扎实有效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广泛倡导“八不”行为规范,引导市民自觉克服和抵制不文明行为。举办近年来我省规模最大的经典美文朗诵比赛、“中国梦劳动美”龙海放歌大奖赛、“画说龙海”全市巡回展览。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情暖龙海”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参与志愿者达5万多人次,注册登记的志愿者9000多人,志愿服务团体95个,培育了龙海义工爱心超市、新华社区等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社区。评选表彰龙海市首届道德模范,全市涌现“中国好人”3名、“福建好人”13名、省道德模范1名、漳州市道德模范5名和“感动漳州人物”4名。二是紧扣立德树人。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修缮苏静故居、王占春故居、厦鼓战役纪念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坚持开展关爱外来务工、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对帮扶贫困生系列活动,组织2000多名巾帼志愿者担任“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4500多名。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站、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通过研讨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净化文化市场等形式,不断改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建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出台《龙海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文明委将便民服务“马上就办”纳入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互联网 ”服务,启用“漳州市重点战役服务平台”和“福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出台《龙海市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征信查询平台,建立打击恶意逃废债联动机制,开展“诚信龙海”系列创评活动,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5.6万户,占到辖区内农户总数94.7%。四是培育文明乡风。把农村社会风气治理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评》重要内容,开展“大搞闹热、大办庙会、大建庙宇”专项治理,引导形成文明过节、节俭办事的乡村新风。精心打造了家风堂、乡愁馆、归田居等极具乡愁家风的展馆,通过实物、图文、影像等方式,再现近现代时期的古早味、闽南味、龙海味,展示美德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唤起人们乡土记忆和家乡热爱,以点带面淳化社风民风,推动全市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市全国文明村镇占比漳州市总数的1/4,其中石码镇、港尾镇卓岐村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东园镇、厚境村列入全国文明村镇培育对象。
三、强化环境整治,擦亮城市窗口
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先行工程,持续打造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2016年以来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整治。坚持“拆清楚、扫干净、摆整齐”的整治思路,突出治理城市乱停车、乱摆摊、乱搭盖、乱张贴、乱倾倒等“五乱”问题,中心城区累计拆除两违建筑1.6万平方米,整顿清理店外店、占道经营200多处,取缔临时摊点60多处,清理城市“牛皮癣”1000多处,拆除违规广告牌店招牌130多个,整治沿街各类建筑立面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主干道全天保洁,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56%,垃圾日产日清率100%。二是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全面优化建成区主次路网28公里;改造市区内河10公里;完成市区雨水管道清淤、检测及修复工程;新建东部供水工程、九九坑水库水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投资5800多万元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有密闭化、机械化垃圾中转站3座、2座在建;水冲式公厕72座,移动环保型公厕16座。新建一批停车场,新施划停车泊位1000多位。三是管理。全面推行属地管理、门前三包、重点强管的管理模式,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650份,加强“六小”行业管理,落实“五个统一”(统一亮证公示、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标识标志、统一消毒到位、统一量化分级)。开展“清源2016”、“净网2016”、“秋风2016”、“护苗2016”等专项行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四、彰显特色文化,传播文明风尚
把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支撑,发挥文化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特性,注重文化传承,建设平台载体,引领文明风尚。一是传承“龙江精神”。诞生于1963年的“龙江精神”,是全国性的文化资源。我们在发祥地榜山镇洋西村,新建“龙江颂生态文化园”,建成了龙江精神展示馆和古窑陶艺文创园。目前已成为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已接待参观者近2万人次。“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龙江精神,成为推进龙海发展和社会时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再现“月港文化”。450年前的龙海“月港”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出海贸易港口,以“月港”为起点的航线,深刻推动和影响了我国与世界贸易的进程,可以说,月港海丝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我们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机遇,深入挖掘史料遗存,保护修缮了“月港历史风貌区”,拍摄了电视剧《怒海雄心》、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成功举办了月港海丝文化论坛,全面展现龙海的文明史、航海史、开放史,“月港文化”固有的“和谐包容、开放进取”的精神追求,成为龙海人民提振信心、创业创新的精神财富。三是传唱“百年芗剧”。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同根同源,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地域性鲜明的文化资源。作为芗剧主要发祥地和人才摇篮,目前我市还有近百个剧团,每年演出2万多场,年创产值亿元以上。我们注重传承这个“生活的艺术、民间的文化”,成立了全省首家县(市)级戏剧(芗剧)研究所,编印出版《龙海芗剧》《芗剧常用传统曲牌》《芗剧罗鼓》《龙海芗剧优秀唱段》等系列丛书,编写“创卫之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党代会等曲段,通过民间艺人、芗剧票友,传唱到全市各村各个角落,既有审美愉悦,又更多地传递崇德向上、见贤思齐的精神价值。(龙海市文明办供稿龙闻)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2-22全民参与 提升素质 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7-02-22参观文明
- 2017-02-21福州市委文明办认真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
- 2017-02-21福州市委文明办认真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
- 2017-02-21福州市委文明办认真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
- 2017-02-21城厢区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助推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