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请一次客到请两次客,从家常炒菜到鸡鸭鱼肉,前些年在河北省武强县的农村,婚丧嫁娶讲排场、讲档次的风气愈演愈烈。面对这一情况,武强县文明办主动引导农村设立红白理事会,统一村里的红白事标准,建立“移动大锅台”,降低村民办事成本,避免了相互攀比,有效遏制了不良之风。(2月16日《光明日报》)
影响乡风文明的事情很多。有以封建残余为代表的旧风俗旧观念,如迷信、重男轻女等;有新近滋生的陋习,如愈演愈烈的“天价彩礼”等;当然,还有以“村霸”为代表的宗族恶势力。对于这些乡村不文明现象,不能简单地等同划一,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效果往往不佳。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其分门别类,而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陋习,可用乡规民约来循循善诱。旧风俗旧观众根深蒂固,尽管是陋习,但人们习惯于这种表情达意的生活方式,很难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像引言中武强县文明办一样,可设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统一相关标准,建立“移动大锅台”,既让村民节省了开支,又在无形中推行了新制度,这是乡规民约润物无声的典范。去陋习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制度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要结合本村实际,不能一味蛮干。
对于恶势力,要以法律法规来严惩。昨天,央视《新闻1 1》里有关于村霸的报道,他们破坏着乡村民主,影响邻里和谐,不利于乡风文明的培育。他们的行为已经超出新旧观念的博弈,而是违反了法律法规。对于这种匪里匪气的农村恶势力,通过乡规民约来引领已经很难奏效,必须要用法律之剑斩断邪恶之手,还农村一个清朗的天空。
千村千面各不同,乡风文明培育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则,一是要有破有立,既要破除旧的陋习又要倡导新的风尚,不能让新陋习钻空子取代旧陋习;二是要遵纪守法,在去陋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某些村民不懂法律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但各单位不能以此为据自行突破法律底线;三是要尊重农民,要走进农民心里,与他们做朋友,才能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改变。
乡风文明培育是一块“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持基本原则和底线,又要有对症下药的灵活方法。(于兢雷)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