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区书院,是厦门市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推进美好环境整治向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加快建设 “五大发展”示范市的创新举措。
一、社区书院建设的主要动因及成效
2013年7月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 “三个转型”新趋势,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以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为载体,按照 “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总体要求,创新社区治理,构建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治理体系。与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实践相呼应,着眼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运用新平台新模式 “教而化之”,培育居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统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全面提高社区学习教育和文化活动水平;着眼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提供有力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按照厦门市委关于 “把社区书院打造成以德治市、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场所”的要求,厦门市于 2015年5月创建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努力培育居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齐头并进,促进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社区书院自创建以来,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去年 4 月 25 日,中国文明网头版登载了《厦门社区书院:打造市民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素质场所》。 8月17日,中宣部舆情局将我市建设社区书院的经验做法以专报形式报送中宣部领导。 8 月下旬,中央文明办二局吴向东局长到厦门调研,对我市建设社区书院、推进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共同成长的做法十分关注,认为厦门找到了道德讲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指出要把社区书院建设作为社区治理创新和文明创建的新平台、新亮点。 12 月中旬,中宣部鲁炜副部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高翔部长先后视察了厦门社区书院,对我市社区书院建设的创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厦门社区书院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值得在全国全省推广。
二、社区书院建设的基本架构和运行管理模式
厦门市社区书院建设从 2015 年 5 月创建以来,已经历了试点先行、总结提升两个阶段。目前,已建成 1 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 59 家社区书院,在书院的功能定位、场所设置、标识系统、课程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了师资和课程资源库、信息服务网站、日常运行管理机制,构建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在社区书院的建设资源上,坚持把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和基层宣传文化建设与社区书院建设有机结合,将涉及群众精神文化、宣传教育的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在工作机制和服务内容上进行整合,切实把社区书院打造成各部门向社区投送精神文化产品或项目的统筹平台,在群众组织上从松散向集中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零碎到系统推进,在师资队伍上从普通到名师提升,在建设力量上从分散到聚合统筹,全面提升基层宣传教育和文化服务的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依托原有的文化教育设施和场所,加以整合和提升改造,较好地解决重复建设等问题。
在社区书院的架构设置上,本着 “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市级书院总部和社区书院教学点两级服务管理体系,形成 “总部 + 教学点”的扁平化架构。其中,书院总部作为全市社区书院的培训管理中心、资源整合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主要担负课程研发、师资配送、指导培训、信息共享、监督考核等职能。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由各区以基本条件较好的某个社区书院为依托,发挥承上启下、协调示范、检查督导作用,担负统筹和配送区级教育资源等职能。社区书院作为基层终端,按照 “四个一” (一个统一标识、一个固定场所、一套课程体系、一套运行模式)的标准要求,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教学和活动。
在社区书院的运行管理上,围绕 “品质、实效、特色、活力”目标,从悠远的文化传承、现代社区教育探索实践、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方式、现代商业连锁经营模式等四个方面,创新社区书院的基本特征,着力构建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科学化管理运行模式:一是探索建立社区书院理事会管理机制。吸纳居民中有威望、有能力的热心人士担任理事成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由群众参与书院的策划、运行、监督、评估,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书院运行模式,确保社区书院长效发展。二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以奖代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把社区书院教育活动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畴,引入社会公益组织、高校、社会团体等,为社区书院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把社区书院建设工作纳入以奖代补项目,制定奖补办法。同时,充分挖掘社区达人、能人,开展志愿服务式无偿授课,形成接地气、有特色的课程活动品牌。三是探索建立商业连锁经营服务机制。建立市、区、镇 (街)和社区书院师资库,搭建市书院总部、区级书院指导中心与社区书院信息平台,健全课程投送机制,实行名师名家进社区巡回开课,实现教学资源互通共享,提升社区书院品位和层次。四是探索建立评估激励机制。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刷卡记录、积分统计等,把大数据运用与表彰激励机制有机统一,定期对社区书院、授课老师、书院学员、志愿者等进行考评、表彰,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促进社区书院既充满活力,又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书院建设的主要功能作用
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以打造特色、提高品位为目标,突出居民主体,融入时代元素,创新服务管理平台和模式,不断提升社区书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传播文化知识、协商民主共治、培育共同精神、孵化组织团队四大功能作用。
一是构建精准化课程体系,激发居民学习教育新活力。在摸清社区教育文化资源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统一规范设置社区书院课程,构建“4+2+1+X ”课程体系。即: 4 个常设讲堂,依托社区及街 (镇)资源支持; 2 个流动讲堂,由市区两级投送资源,实行巡回开课; 1 个特色讲堂或特色活动,体现社区自身文化品牌;若干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 “课堂 + 活动”模式。市书院总部和区书院指导中心统筹整合市区教学资源,动员市区机关各部门、国有企业、大中院校结合行业特点设置专题讲堂,着力建好课程资源库,做强做大 “中央厨房”,推行 “菜单式服务”。社区书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 “发布信息、收集建议、确定课程、筛选老师、公示课目”等 “五步选课法”进行“点单开课”。同时,社区党组织采取 “专题式、嵌入式”传播宣讲红色课程,通过 “课前审、课中听、课后评”方式把关定向,确保授课内容紧贴群众需求,深受群众喜爱,又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目前, “中央厨房”已设置红色传承、绿色环保、法制安全、品德修养、科普养生、医疗保健等专题讲堂 80多个、系列课程资源 2097 门,打造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为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以来,市书院总部还启动“名师名家进社区书院”活动, 30 多位名师名家走进社区书院,为社区书院送去 80 多场精彩讲座,深受群众欢迎。据统计,自2015 年 5 月至今,仅 25 家市级试点社区书院累计开课 2000 多门次,开展活动 8000 多场次,参与人数达 30 多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书院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
二是打造品牌化特色活动,架起居民文化认同新纽带。根据各社区区位特点、人口结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等,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培育 “一村一品”、“一区一特色”等各类文化活动平台载体,打造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吸引居民群众走到一起、互动交往,增进文化认同,有力推进 “熟人社区”建设。海沧区天竺社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居民来自 12 个不同村居的拆迁安置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生活习惯、习俗差异较大。社区以打造 “品逸”社区为目标,以增进文化认同为基础,精心打造天竺书院,将居民传统的文化活动纳入社区书院课程,包括说拉弹唱、琴棋书画、剪折编扎等,还组建了小蓓蕾舞蹈队、芗剧曲艺队、硒鼓队等 14 支文体队伍,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升居民文化修养,实现了从农村到社区、从农民向居民的华丽转变。翔安区莲塘社区书院,继承发扬宋江阵传统习武传习,依托 “讲武堂”、“颐年堂”等平台,开展 “耕读传家、崇文尚武”活动,凝聚了村民们携手共建美好莲塘的新动力。
三是培育趣缘化社会组织,搭建居民融入融合新平台。围绕把每个居民都纳入社区社会组织、让每个社区社会组织都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目标要求,以社区书院为重要平台,培育发展趣缘化社区组织。重视发挥社区能人、社区达人的 “酵母”作用,开设 “社区能人工作坊”、“社区达人兴趣班”等特色讲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爱心人俱乐部、研究协会等,让更多居民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发、自觉参与组织的各种活动,从而搭建居民融入融合的新平台。集美区康城社区 90% 的居民来自其它省市,是典型的 “新厦门人”社区,社区书院以 “和乐”为主题,设置育苗、花蕾、青年、耆彩等四个常设讲堂,由社区各类文化达人分别牵头成立了书法、绘画、合唱等 19 个兴趣组织,发动居民捐款 3 万多元购买文体器材,常年开展富有社区特色的文体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使新老厦门人相识相知、互助友爱,变 “生人社区”为 “熟人社区”,营造邻里和谐、幸福快乐的温馨社区。同时,注重筑巢引凤,吸引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厦门航空、厦门边检等十多家单位组成志愿联盟,以社区书院为平台,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开展美丽厦门我宣讲、青年读书沙龙、图书漂流、邻里爱心墙等系列活动,打造全时段开放的社区书院,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居民参与书院活动提供更多机会,为更多居民融入融合创造条件。
四是营造现代化人文环境,强化居民协商议事新意识。借鉴书院以文化人、教而化之的传统功能,赋予新意、创新形式,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真正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社区书院打造成为居民协商义事的新平台。思明区前埔北社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 “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制定了社区书院理事会议事规则,举办居民参与社区书院规划发展讨论会,召开爱心学堂提升项目利益相关方座谈会,较好地达成了共识,营造社区书院 “民主协商、群众事群众办”的浓厚氛围。社区还把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空间环境改造等社区公共事务议题引入社区书院,进一步提升社区书院协商议事的成效和影响力。目前,各社区书院从实际出发,设有协商议事厅、居民事务调解室等,完善了社区事务协调会、听证会和社区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等会议制度,建立了楼栋和生活小区议事机制,为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社区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协商议事提供了平台,通过民主协商使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些老旧小区通过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民主协商、共治共管,破解了乱停车、占道经营、违章搭盖等常态管理维护难的问题。
下一步,将以迎接 “厦门会晤”为契机,紧紧围绕省委和厦门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拓展成果,在全市面上分批次展开社区书院提质拓面工作,力争年内全市 200 个以上社区都建有标准规范、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群众满意的社区书院 (其中,岛内社区有一半以上建有社区书院,有 1 至 2 个区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发挥其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 “厦门会晤”,充分展示厦门的最美风景、最优礼仪、最佳名片,有力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