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寿,现任东际村村医。40多年来风雨无阻,为乡亲送医送药,被称为“背包”医生。
在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东际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背包”医生,40多年来风雨无阻,为乡亲送医送药,他就是63岁的乡村医生魏荣寿。
东际村是东游镇最偏远的老区村,村民都说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全村有10个自然村,都散布在七八座山腰上,平均海拔831米,生产生活条件差。魏荣寿要负责这个村1758个人口的卫生保健等工作。十几年前,由于通向自然村的公路没开通,他硬是“赤脚”行医,最远的一个村子有14个公里,要步行四个小时以上。一个背包,一个药箱,这就是魏大夫行医的“家当”,村民形象地称他为“背包医生”。
1969年,他看到当地农民求医问药要步行几十里山路,就开始自己看医疗书,为农民治一些诸如感冒、拉肚子的简单病。1971年,魏荣寿下定决心做个好医生,平时一边行医一边刻苦学习,既向老医生请教,又向书本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医务知识培训、函授学习。多年的刻苦钻研和艰苦磨砺,使他掌握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尤其是在攻克农村发病率较高的小儿科疳积、消渴症上疗效明显。邻村、附近乡镇有农民常常不辞辛苦,跋涉几十里山路,跑来请魏大夫为他们看病。
“是魏大夫救了我的命!他看病,花钱少,见效快,我就信魏大夫。”说起魏大夫,门前坑自然村80多岁村民陆玉宝一脸的感激。他得了前列腺增生,一次半夜一点多钟,肚子肿胀得历害,无法排尿,如果去镇上医院时间就来不及了,生命垂危。危急时刻,家人请来魏荣寿出诊,魏荣寿赶到后,立即帮他导尿,进行应急处置,才保住他这条命。2012年,才29岁的村民吴德财在石狮打工,不幸患了中风病,半身不遂,在石狮医院就医后,由于无法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且病情好转缓慢。于是就回家找魏荣寿治疗。魏荣寿采用中医疗法,花了整整七天时间将其治好,省钱还省力。如今的他又恢复青年朝气,出门打工了。高兴得他逢人便说魏大夫是他的再生父母。
魏荣寿常说:“看病要实惠,小病不出村,能花小钱就不花大钱。”村民有些小毛病来找他,他常常分文不取。“我只想着能为父老乡亲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履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做一名受群众欢迎的乡村医生。”乡亲们有生病的,魏荣寿只要接到电话,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昼夜,随叫随到。上门服务,而且不收出诊费、处置费,药品只收成本费,对家庭困难的病人还减免费用。老百姓到他的卫生所来看病,也从来不问药价,因为他们信得过魏大夫。说到上门服务,笔者问魏大夫为什么要免费出诊,魏荣寿笑呵呵地说:“农民兄弟看病不容易啊!能为他们省去一些车旅费,便民治病,何乐而不为呢!”
在山区从医,莫过于行路难。魏荣寿说,在这村里,出门就见山,有时一天就要走十几个小时的路,而且路途充满艰险,尤其是夜间出诊,过往荒山野岭地带,就常有野兽出没,让人毛骨竦然。一次他从辰山下村出诊回家,结果路上碰到山洪爆发,过河的桥被水淹没了。他小心趟着洪水过河,可还是被洪水冲出十多米远,要不是被一根树根绊住,那就凶多吉少了。从医以来,他虽然经历几多凶险,最后他还是选择坚守。40多年来,他累计出诊20000多次,步行约100万公里。
从18岁走上乡医这条路,今年63岁的魏荣寿已经干了46年,笔者问他准备什么时候“退休”。“等过几年抱孙子再说吧!”魏荣寿半开玩笑似的说,“干久了,和乡亲们感情都很深,他们把我当自己人,在这里不为赚几个钱,就是这份感情和信任,让我每天活得很开心,很有价值,走,我说不出口,觉得对不住他们。”
“当时爸爸承诺我,等我找到工作就不干了,我现在工作五六年了,他每天还在奔波,估计等我有孩子了,他还是舍不得走。”说起父亲魏荣寿,在福州工作的儿子魏世贵说,现在全家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村里缺医少药,做点实事帮助村民是应该的,只是希望父亲多注意身体,健康最重要。农村虽然工作很忙、很艰苦、待遇也不高,但魏荣寿表示,自己已经干了大半辈子乡村医生,无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
魏荣寿的事迹感动了周边的人,成为山村佳话,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道了他的事迹。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