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儿的喜事办得简单,订婚加婚礼,两天时间,儿媳妇就进家了!”农历正月初六,在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朱李庄村,聊起春节前刚刚为儿子操办完的婚事,肖殿波连连说:“喜事俭办好。”(2月13日《光明日报》)
红白喜事,常常被大家看成“面子”。订婚时,没有照相、换帖等仪式,结婚时也没有“看九天”“叫对月”“闹洞房”。4辆婚车、6桌婚宴,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婚礼简单却不失礼节。说起自己的婚事肖银龙很满意:“省下的钱孝敬父母,用来过日子,挺好。”朱李庄人开辟的“喜事不添箱,丧事不发丧”的“新规”,为什么能深得百姓拥护?关键村里倡导的文明新规,让百姓走出了走出了个人的小圈子,这就是倡导乡村文明劈出的新路子。
倡导文明新风,乡村不能少了拓路人。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朱李庄村能有今天的变化,离不开20多年前的“领头羊”—— 肖振明。作为乡村医生的肖振明,不仅是世代医家,而且家境殷实。但是,20多年前,母亲去世,他将老人遗体火化后就直接下葬了。和那时候村里办丧事,披麻戴孝,吹吹打打、吃喝盛行相比,他主动站在了倡导文明新风的前头。最有条件大操大办的人家却勤俭办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乡贤引领风尚的力量,百姓自然愿意紧紧跟随。
倡导文明新风,引领更能打开“心锁”。要让文明乡风吹起来,广泛宣传引导不可少。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村民看来,肖医生在村里是个有面子的人,都能站在节俭办事的前头,村民就更应该一起努力。因此, 27年来,乡村雷打不动坚持移风易俗,朱李庄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村风文明,真正成了群众减负“帮手”,为乡村文明带来了持久的建设力量。
倡导乡村文明,也需要硬措施。众所周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好习俗也会遇到新挑战。为什么朱李庄村两委班子几经更换,但新事新办、厚养薄葬的习俗从未改换?关键还是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无论是朱李庄村成立的红白理事会,还是村里作出的“硬性规定”,都强硬规定:党员如果违规大操大办,村民可以取消其参与村内评先资格。这条党员“红线”,不仅敲响了党员自律的警钟,也让很多党员认清,他们必须站在倡导文明新风最前列。
倡导乡村文明,需要乡村党员带头,乡贤名士作出表率。只有多几个果敢的拓路人,有效引领群众彻底改变农村陋习,才能在倡导文明新风上更上一层楼。(朱新如)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