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只要还有一点力,就将善举传下去”
http://wmf.fjsen.com 2017-02-14 09:38:27 程枝文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老人们在清洗“碗糕”塑形碗。

东南网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杨敏 通讯员 陈鑫炜)在南安市区溪美街道,有这么一群老人,均为女性,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她们一直坚持做公益,后来又义务“搓丸蒸糕”拿到市区售卖,赚的钱全部用于资助困难群众。5年来,这支爱心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所捐善款从一年1000多元到去年的20多万元。爱心不断汇聚,受益者也越来越多。这支爱心队伍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太义工团”。

爱心糕点供不应求

“老太义工团”只是个称谓,并没有登记注册,一开始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后来经溪美街道彭美社区协调,当地一个社会组织免费向她们提供了场地。

2月9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经过几年的发展,义工团已添置了许多“搓丸蒸糕”设备,搅拌机、压榨机、蒸饭柜、消毒柜、自动包子机……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你们这碗糕怎么卖?”“一个一元钱,零售批发都一样。”中午11时许,各类糕点已蒸好摆放在桌子上,不少市民前来购买。糕点种类丰富,有碗糕、米龟、包子、松糕、粽子等。在桌子另一侧,几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清洗为糕点塑形的瓷碗。天气寒冷,加上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她们的手掌被冻得通红。

“市场上有人用塑料杯做模具,不环保。我们坚持用瓷碗,无污染还可循环使用。”68岁的老太卢尔是这里的负责人。卢尔告诉记者,她们制作糕点的食材都不放防腐剂,糕点都是在晚上至凌晨制作,由于食材新鲜、做工精细、口味好,很受市民欢迎。

“一开始需要上街义卖,现在越来越少了,大部分是顾客上门下订单。受制于场地、设备和人手,糕点供不应求。”卢尔说,她们挣来的钱,除一部分用于购买食材以及添置、维修设备,大部分都用于帮助周边的困难群众,所捐善款从最初一年1000多元到去年达20多万元。

公益队伍逐渐壮大

说起这支“老太义工团”的故事,还得从2011年说起。

卢尔和同龄者林丽梅、黄秀红等人,相识多年,志趣相投。2011年7月,她们结伴赴台旅行,发现当地有许多老人参与公益行动,深受触动。2012年初,她们就决定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一开始不知从何处入手,她们便学着从环保公益做起。捡垃圾、捡塑料袋、收集废弃饮料瓶……卢尔和黄秀红等人只要有闲暇,便当起“拾荒老人”。一辆电动三轮环保车由几位老人集资4000元购买,用来回收废纸皮、饮料瓶、旧衣物等,车上还挂上标语,宣传环保理念。“仅一个多月时间,扣除成本就攒下了300多元,捐给了社区里的一名重病患者。”黄秀红说。

做环保公益虽辛苦,有时还要风餐露宿,但爱心是可以感染的,经她们宣传和带动,义工团这一年就发展到近30人,拥有多辆环保车和3个环保站。

老人们年龄大了,整天在外面跑毕竟不妥,家人也担心。2012年底,有个姐妹突然提出搓丸子、蒸糕点义卖的想法,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当年冬至那天,她们第一次尝试搓丸子进行义卖,没想到一送到市场就供不应求。此后,她们就经常聚集在一起“搓丸蒸糕”,如果有顾客下了大订单,她们一呼百应,随时集结。

黄秀枝今年55岁,是美林街道溪州村村民,加入义工团不到两年,但积极性却很高。虽然家在十几公里之外,但只要这里一缺人手,她就会骑着摩托车马上赶来,风雨无阻。

5年来,“老太义工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员已发展到100多名,其中年纪最大的已86岁。

寻求更多爱心力量

“平均每天收益都有两三千元,扣除成本,其余全部用于做公益。”黄秀红说,随着善款越来越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透明地管理和使用资金,让公益之路能走得更远。

钱怎么用?“平时大家会注意收集、记录附近贫困户的情况,社区居委会也会提供困难群众名单。经过逐户走访核实,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帮助。”卢尔说,平日里只要核实哪一户有病有灾急需用钱,她们就会给予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帮扶金,每逢过年过节,她们还会到困难群众家里走访,给予每人500元的慰问金。

据介绍,仅慰问金一项,去年年底“老太义工团”就支出了8万元,资助对象有100多人,范围不局限于溪美街道,还包括附近的丰州、柳城和官桥等几个镇街。

钱怎么管?“主要是做好公示。”黄秀红说。记者注意到,义工团每天都会有专人负责将收支明细予以上墙公示,类目具体到食材数量和单价。

“但是,这些工作都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们都是老人,处理这些事情有些力不从心。”卢尔说,她们希望有财会专业知识的人士能够加入这个团队,一来减轻她们的负担,二来也能让爱心奉献更加公开和透明。

采访结束前,记者问在场的几位老太,打算在义工团坚持多久。她们纷纷表示,要忙到做不动为止,只要还有一点力,就要将爱心和善举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7-02-13尤溪县舞龙迎灯传民俗文化育文明村风
  • 2017-02-13城厢区举办“村晚”喜闹元宵树文明新风
  • 2017-02-13“文明小鸡”表情包让春节文化精彩纷呈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