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镇三个民俗表演让市民大开眼界,图为海族舞。林秋明摄 四大民俗表演轮番登场 说到福清特色民俗表演,有四个不能不提,即新厝镇表演的伡鼓舞、弄五兽、海族舞和盛行于龙高半岛的板凳龙。 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伡鼓舞源于明代戚继光抗倭,盛行于清末。在新厝镇,每逢年节,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表演伡鼓舞,以侑神、自娱的方式求得一方安泰。 伡鼓舞表演时,四把彩色宝盖凉伞一字型横队领先,钹、锣依次双行纵队居中,由二人推车、一名鼓手组成的伡鼓殿后压阵击节指挥。每支伡鼓舞队,由数十名统一服装,涂粉抹红,婀娜多姿的老中青妇女舞者组成的“四手”(伞、锣、钹、鼓手)随着鼓点打奏而起舞,场面宏伟壮观。 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后,伡鼓舞队没有马上散去,而是绕着观众席的外围走一圈,和观众近距离接触,寓意着为他们带去一年的吉祥如意。 海族舞表演始于南宋。新厝镇大澳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渔民为了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分都会聚集在一起,模拟海洋生物的动作、习性开展民俗活动,海族舞就是其中的一种,目的是祈求出海平安、捕鱼丰收。 “弄五兽”习俗已流传了300多年。表演中,五兽表演者模仿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跳跃、滚翻、嬉戏等,随着鼓点的变化走花样,紧松慢快,花样繁多。 最有特色的要数板凳龙。只见来自东瀚、高山、沙埔、三山、港头等镇的5条板凳龙龙头高昂,板凳起落,或摇头摆尾,或上下翻腾,随着浑厚的锣鼓、高昂的吆喝声,整个广场仿佛要沸腾起来,场面蔚为壮观。 据了解,舞板凳龙一般选择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中秋节表演。它既是福清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也是深受群众喜爱而又广为流传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如今,板凳龙表演被列为省级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福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民俗文化节打造成福清的特色文化品牌,为建设富庶、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福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