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峡春节焰火晚会现场“垃圾不落地”宣导
厦门市思明区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构建“幸福思明”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和“创建惠民”,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在推进中求为民,在深化中求创新,在整治中求实效,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常态发展、不断提升。
一、重提升,追求文明创建新高度
坚持高点定标。思明区立足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发挥中心城区文明创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把文明创建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喜迎“厦门会晤”、提升城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有机融合,切实让城市文明成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担当,实行文明创建一把手负责制,区委书记担任文明创建总指挥,区长任第一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12个工作组全部由分管区领导担任组长。区、街各单位都坚持领导带班子,机关带基层,干部带职工,把创建平台落到街道、落到社区。文明创建成效纳入对街道、部门绩效考评,并赋予较大比重,对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的,严格执行效能问责。
坚持保障有力。一是突出民生投入。坚持区财政支出的70%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以实际成效体现创建为民。新建占地13000多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打造全省最高端的“一站式政务超市”,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二是增加创建投入。区财政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17年预算突破1000万。三是强化队伍配备。组建“9 1”综合执法队,形成文明创建合力;成立千余人的文明宣导员队伍,开创“全民创建”之风;高度重视文明队伍建设,加大文明干部培养交流力度,发挥文明办在创建中的中枢协调功能,提高创建实效。
思明区“价值观论坛“进军营
二、重常态,厚植文明创建根基
问题导向推动常态创建。直面薄弱环节,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拳出击,推动文明创建。抓住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物业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创建难点,设立记者暗访团,开办《啄木鸟》内刊,通过暗访、调查、剖析、深挖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这种借助“暗访内刊”的方式,既避免了文明创建的走过场、搞突击,又有效破解文明创建老大难问题,真正实现创建常态化。抓住鼓浪屿、中山路、轮渡码头、火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创建难点,通过设立不文明曝光台,开展文明交通宣导、“垃圾不落地”环保体验等主题活动,引导市民游客自觉践行公共文明准则,维护城市文明形象。
“网格化管理”推动精准创建。实行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辖内98个社区划分成98个网格,按照“一格多人、责任到人”的运行模式,将城管、环卫、交警等15个部门和街道、社区网格员分配到98个社区网格中,各职能单位责任明晰,强化联动。社区网格员通过定点巡查、常规巡查、夜间巡查等方式,将发现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卫生保洁、交通秩序等问题,即时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微信群等工作平台发布,各职能部门、街道网格员快速响应、及时整改,实现快速、精准、高效创建。
志愿服务引领全民创建。志愿服务理念在思明区蔚然成风,并渐成时尚。一是广平台,实现处处可为。组建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明单位志愿者等14支队伍,建立98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打造中山路、火车站两个省级“志愿服务驿站”,市民既可以在单位加入志愿者队伍,也可以在家门口参与志愿服务。二是零门槛,实现人人可为。扶持蓝天救援队和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等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为他们提供基地和训练场所。搭建开放性的爱心平台,开展多元化、零门槛的主题义工活动,吸引数万名市民加入义工队伍,“周末做义工”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习惯,塑造了“身边好邻居”、“法庭义工”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思明城市义工协会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三是多维度,引领全民参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自觉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相结合,利用春节、中秋、“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服务日”等重要时节,组织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领广大市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上岛开展“垃圾不落地”、“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等志愿活动,为申遗助力加分。
思明区举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经典诵读活动
三、重创新,激发文明创建活力
“互联网 ”推动提速增效。建立“文明创建随手拍”微信群工作平台,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街居干部、特邀监督员、媒体记者等全员在线,所有人员既是发现者,又是监督者。市容乱象随时随地进入平台,所有问题直达责任部门和人员,问题处理从发现、督办、回应、整改,再到完成反馈,耗时由原来的平均两天减少至现在的半小时以内。该平台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已发现解决了上万个问题,整改率100%,实现精准、直观、快速、高效管理。
严格执法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针对“门前三包”不落实、占道经营、违章搭盖、车辆乱停放、油烟扰民等文明创建难点,通过完善机制、联合整治、严格执法,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如将“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纳入商家评先评优考核,加强责任监督,对不落实责任、多次评比中表现较差的商户进行曝光或通报批评,促使商家自觉承诺做好“门前三包”;对违章占道经营,依据有关条例,实行“一改二罚三扣”的严格执法模式,形成监管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整治“两违”,将移送法院强制执行的“两违”案件纳入区法院“点对点”执行网络查询系统和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冻结当事人银行账户和列入失信黑名单等方式,敦促当事人自动执行。
推行“垃圾不落地”提升市容环境。一是全面部署启动。紧紧围绕“厦门会晤”,立足“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区领导召开两场专题会议,充分研讨工作措施,科学规划推进区域,积极部署工作任务,于今年1月中旬在全区全面启动“垃圾不落地”工作。二是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充分调研认证,优选景点景区、社区小区、商业街区、学校及宗教场所等八个区域重点推进,通过减量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增加垃圾收集转运力量、强化管理和文明宣导等,打造“垃圾不落地”典范片区。三是关健节点强势推进。紧扣元旦春节关键节点,在全区发出“洁美家园·喜迎新年”活动通知,广泛发动干部群众践行“垃圾不落地”;统筹各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精心设计文明提示语,在2017年海峡春节焰火晚会现场及各旅游景点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宣导。四是建立全方位宣传格局。充分运用“互联网 ”思维,发挥新老媒介力量,通过报纸、电台、微博、微信等全方位宣传鼓浪屿、黄厝溪头下、沙坡尾等地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思明城市义工2017年春节期间在轮渡服务点服务
四、重培育,塑造城区文明新风尚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一是拓宽平台。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两年举办80余场,把走上讲台的权利交给每个岗位的平凡人,让清洁工、厨师、保安、社区工作者等用真实故事阐释对价值观的认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讲师团团长肖贵新等对“价值观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打造“爱心超市”、“爱心网校”、“爱心课堂”等爱心联动品牌,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二是分众施策。通过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考核办法,强化党员干部的表率担当。推进节俭用餐、低碳出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社会民众的日常实践养成。推动价值观进校园,全省首创核心价值观动漫课堂,创设“天天诵读·天天有您”经典诵读网络平台,创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三是典型引路。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树立可信、可亲、可学的模范榜样。创新典型宣传形式,推出公益动漫广告和系列动画片,让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鲜活。
古今融合化人育人,打造社区书院品牌。思明区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将古代悠久的书院文化与现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有机融合,同时遵循现代社区教育的实践规律,重点打造了嘉莲街道、前埔北等一批精品社区书院。充分运用社区书院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平台优势,着力将其打造成培育共同精神的载体、干群共同学习的课堂、社区协商议事的平台、社会公共组织的孵化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内容供给与社区书院“教学活动”课程的有效对接,推动社区书院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区、街、居”三级书院体系,初步探索形成一套基本的课程体系、信息服务系统和运行管理模式,构建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众志成城抗灾自救,尽显“文明城区”本色。在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中,思明城区环境遭受重创,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处处奏响“思明好声音”,在展现一个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中,充分展示了思明区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思明区率先向市民发出倡议,动员全民重新扮靓家园。街居干部不眠不休,争分夺秒,全力救灾,充分展示了“思明速度”,涌现了“鹭江铁人”、“鼓浪屿好书记”、“人民好警察”等感人事迹。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小区业主守望相助,“海峡国际社区国际互助”、“瑞景公园亲子总动员”、“海龙小区居民供水站”等生动故事广泛传播,处处彰显“暖行动、正能量、好声音”。(厦门市思明区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