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临近之际,安徽芜湖各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通过文明祭祀宣传、禁放烟花炮竹宣传以及开展节日文化活动来倡导市民以环保健康文明的方式欢度春节,树立文明春节新风尚。(《安徽文明网》2017年1月19日)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特别是在以过年为重要节点的乡风年俗中,更是体现了散落民间的各种文化传承。从广袤空旷的乡村到高度集中的城市,原有的人居环境和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与村民交错相间,文化与民俗差异较大。安徽芜湖正是着眼于这一变化而引起的春节乡风,聚焦问题,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年俗乡风的与时俱进,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的平衡点上,努力找到新的突破口。
通过“三下乡”活动弘扬文化传承。春节除了家人团聚,还寄托了对先人和大自然的感怀与尊崇。不论是供奉灶神爷,还是祭祀先人,这种仪式感很强的风俗,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对生活的敬畏、对故人的怀念。以祭祀明礼,重在承继先人遗志,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在表达怀念之情的同时,激励后人振作精神,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承好家风、好风尚。这些以春节为重要载体的文化内涵,是“三下乡”的宣传重点,旨在通过喜闻乐见的曲艺歌舞等形式,表达对这种传承的肯定。
通过“三下乡”活动传播新的理念。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却并未带来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矛盾尤其突出,一方面生活好了,但并未必然带来幸福指数的提高。另一方面,不良风俗大有抬头之势,表现在婚丧嫁娶等习俗中,攀比之风盛行,铺张浪费严重。这与当下所应当提倡的生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通过“三下乡”活动,就是要让基层群众认识到,不能只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上,还要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告别过去那些不良的风俗人情。
通过“三下乡”活动带去文明新风。歌曲、小品等轻松快意的表演,让人领受到文明新风的内涵,这正是“三下乡”活动所追求的。从各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实际效果看,群众能够从表演的喜笑怒骂中,领略到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价值,不该攀比的不去比,不该要的钱不取,虚荣心不是生活的品质体现。特别在过年的节骨眼上,更应像戏上所提倡的那样,过上清新、快乐、祥和的春节比什么都重要。
一次“三下乡”活动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这种以文化带动的方式,宛如春风抚面,会借着文化的根基播下文明的种子。不久的将来,新年味、新风尚或能成为生活的主流,在清静而富有诗意的早晨开始新的一年时,以“三下乡”带动文明春节新风的种子就真的落了地、生了根。 (冯德利)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