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湛江的春节活动尤其丰富多彩,而且富有创意。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如“趁墟”“游花海”,更是让春节显得更富有时代色彩,透出满满的节日温暖。笔者在想,如果我们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与传统节日相融合,能否收到更加多姿多彩的效果呢?
要“年味”更丰富,不妨多一些文化传承,在过节中突出“文化”。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春节赏花灯、游花海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在花灯、花海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元素,着重挖掘这些年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介绍给广大市民,那“年味”的层次自然更立体、更丰富。就如元旦前夕在遂溪孔子文化城举办的千人“游鱼”活动,便很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鱼祭祈福”“千人游鱼”等传统在传承中得到了创新,这就很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新时代的新理念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
要“年味”更丰富,不妨多一些情感互动,在过节中突出“友善”。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早年间不仅亲戚之间要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一句“新年好”的问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知从何时起,邻里之间关系转冷,“相逢对面不相识”着实令人尴尬。古人留下的“远亲不如近邻”应好好传承,这也是“友善”的展现。在过年的时候,特别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社区里是不是能举办一些促进邻里交流的活动,让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也一同感受节日的欢快祥和气氛呢?街道办、居委会又可不可以起牵线搭桥的作用,让社区中的热心人士“一对一”地结对陪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吃一顿年夜饭呢?
要“年味”更丰富,不妨多一些亲力亲为,在过节中突出“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卖”多了,“跑跑”也多了,很多事情只要我们付得起钱,就能购买服务,想足不出户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非不可能。但是,大过年里,如果我们可以陪着亲朋好友一起去趁墟买菜,亲自动手做一顿年夜饭,岂不更热闹,更有乐趣?相关部门大可设计推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年红、剪纸,免费派发给市民,让市民把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在家中,烘托出“年味”。甚至还可以举办一个“年味大赛”,让市民拍照参评谁家的“24字”贴得最有“年味”、最有创意。
春节将近,希望更多的“年味”不仅出现在报纸上,也多姿多彩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希望相关部门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将其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年味”更浓郁、更丰富,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摸得着、看得见。(关月)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