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死见交情
在京时,张际亮与黄爵滋、汤鹏等朋辈诗酒流连,唱和甚密,以至有人说他“享名之盛,盖因交朋气谊之高”。他与当时最杰出的思想家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都有交往。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切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尤以他与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姚莹的友情最为感人。
林则徐在京时期是低级官员,参加过宣南诗社活动,老乡、同学、诗友三个共同点,让林则徐与张际亮交情匪浅。听到张际亮病逝的消息后,林则徐写了《哭张亨甫》一诗,称他:“修文定写生平志,犹诉苍苍塞漏卮。”
张际亮和姚莹的友谊,更是患难之交、生死之交。道光三年(1823年),安徽桐城人姚莹到福建选取考县令,25岁的张际亮进诗拜谒,得到姚的高度赞赏:“何李(白)之流也!”从此结下了深情厚谊。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英舰阿安号入侵台湾大安港,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依靠渔民诱敌深入,一举歼敌100多人。
但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姚莹反以“守土事”被诬下狱,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被押解内渡,送京入狱治罪。当时,张际亮正重病在家,得悉姚莹“为英夷愬江南奏劾”,便至吴中,“栖迟以待”。七月,姚莹解京过淮上,张际亮与妾蒋氏陪同姚莹进京,在京中为姚四处奔走,设法营救,并代姚作《狱中辨冤疏》。迫于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道光皇帝不得不释放姚莹。
姚莹出狱后,张际亮大喜,与姚莹寓居明朝忠臣杨椒山(谥忠愍)故宅。不幸的是,张际亮因劳累旧病复发,十月初九日卒,年仅43岁,死前将自己一生心血所凝《思伯子堂集》托付给姚莹,后由姚莹儿子付梓。姚莹为他主持奠祭,办理殓殡,并“携柩至桐城,使人往闽召其子来以丧归”。张际亮的灵柩运回建宁后,安葬于建宁县蓝田保坪上。
姚莹深情写了《张亨甫传》,如实澄清当年京都名辈显宦对张际亮诋毁的真相,阐发其身负“狂名”而胸怀远志,尤其称赞他“力振颓风,可谓矫矫矣”。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16【微矩阵】福州:上万市民齐聚这里......情暖榕城 文明过年!
- 2017-01-16福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固发展之根 结宜居硕果
- 2017-01-16福州市开展“情暖榕城文明过年”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1-16省委文明办领导到晋江市慰问道德模范罗永秀
- 2017-01-16省委文明办领导到晋江市慰问道德模范罗永秀
- 2017-01-16龙岩市委文明办领导深入连城县慰问困难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