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不管是作为生活信息的传播载体,还是作为网民共鸣的社交工具,或是作为重写媒体新版图的经济模式,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基本语境。新媒体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来说显然具有颠覆意义。新旧媒体的融合是一场“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搭建”的简单对接,从相“加”到相“融”,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担当的紧迫感,也需要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但是切忌有“眼高手低”的心态。
媒体深度融合不能“眼高”,瞧不上身边的“小机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最重要的是改变了网民接受信息传播的使用习惯,从原来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中接收信息,到直接从网络平台、移动端口、软件APP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考核运行成效的唯一标准就在于用户的口碑和流量,而得到用户的认同就要看:是否实现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否能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情况下实现精神的满足,是否能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弘扬正能量的氛围。
从整体上看,用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具体到生活细节中,你就发现用户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活生生的平凡人。因此,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各种媒体形态的取长补短、嫁接优化、资源整合以及个性化传播等,更重要地是着眼于媒体内容和形态的内在改变,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驱动媒体节目、栏目的研发和生产,根据不同的人群特征和圈子特色,提供大众化的信息甚至“私人定制”的信息。把握好身边的“小机会”,不断满足群众的“小需求”,媒体才能真正增强对用户的吸引。
媒体深度融合不能“手低”,把握不住时代的“大趋势”。媒体深度融合既要打造全新的网络传播平台,又要优化并升级现有业务平台。然而,去打造新领域的平台,是个需要付出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大工程,没有前期种子用户群的培育,没有巨大资金对软硬件的投资,没有对员工队伍思维认知的培训投入,很难有效实现传统互联网的转型。要把握时代的大趋势,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不可沾沾自喜于现有用户存量的数据,导致无所新作为,进而忽视未来发展的风险;而是要充分吸收新旧媒体的传播优势,做好双方深度融合共谋发展的文章,才能通过更接地气的信息服务推动发展。
推动新旧媒体是深度融合,需要用“增量稀释存量、增量倒逼存量”。按照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媒体的新闻信息生产要大胆进行生产流程的再造,引领信源、采编、反馈等环节的改革,构建符合线上新特点和线下老习惯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切实满足用户对各种新闻信息资源的阅读需求。当符合大众需求的新项目、新业务成为媒体发展的新支柱之后,原有的存量风险自然变小;新的发展前景,有利于以业务的增量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倒逼存量,改变原有落后的旧体制,促进媒体融合更加深度化。(赵德眉)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10福建省委文明办领导到秀屿区慰问道德模范张辉
- 2017-01-10省委文明办慰问组一行走访慰问东山县道德模范
- 2017-01-10省委文明办慰问组一行走访慰问东山县道德模范
- 2017-01-10省委文明办领导深入武平县看望慰问困难道德模范
- 2017-01-10中央文明办部署2017年工作
- 2017-01-10中央文明办部署2017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