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语。(1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民对社会变化最敏感,也是最擅长表达的人群,网络用语传递网民的喜怒哀乐,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生动鲜活的网络用语,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和精神世界,也不啻是社会变迁的记录和投影,年度汉语盘点意义不言而喻。在开放、开明、包容社会,多元化语言表达固然受尊重,但低俗网络词汇的流行难免会产生副作用,对汉语言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既要求网民在“发明”、“创造”网络词汇时多一些文明自觉,更要求主流媒体要有维护汉语纯洁、引领汉语文明的责任担当。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创造的辉煌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分外珍视、呵护,并与时俱进传承光大。某些备受热捧的精彩网络流行语,既体现出网民智慧,也是在传统汉语言基础上的再创造。但要求网络词汇都字字珠玑显然并不现实,也未免太过苛刻。对那些含意深刻、表达新颖、个性突出且格调高雅的网络词汇,不仅可以敞开胸怀接纳,而且值得给予鼓励。至于那些低俗网络语言,无论有多流行,则有必要加以约束、引导,而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推波助澜。
作为传统媒体和权威网站,虽然不必把某些不文明、不雅观甚至低俗网言网语视为洪水猛兽,但无疑有责任维护网络用语的规范、文明,确保网络语言不突破主流价值观的底线,更避免中华语言文化产生被误解、误导,拉低汉语言文化的品位,以致于损伤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但要对极个别明显有失公序良俗和道德法律的网络语言从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尽可能防止和避免病毒性式传播,而且要在借鉴、引用时特别注意把握好边界,以免模糊公众认知,催生不健康负面效应。
低俗网语不可碰,粗俗之风不可长。现实中爆粗口、出口成脏往往被视为素质差而遭人反感、鄙视,网络是现实在虚拟空间的延伸,粗鄙网语即使再“有才”,同样为人不齿、遭人唾弃。网语不一味玩噱头,网民不盲目跟风,主流权威媒体不随波逐流,各方自觉自律合力营造良性互动、趋利避害、优胜劣汰的网络语境,才有利于互网络语言百花齐放,也才有助于促进汉语的繁荣和语言文明的进步。(皋仁)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