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20个志愿服务组织的代表上台接受授旗。施辰静 摄
▲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现场传授户外急救处理知识。施辰静 摄
东南网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豆豆)穿蓝色救援服的是蓝天救援队,身着红色马甲的是思明区城市义工,身穿绿色外衣的是思明区爱绿护绿志愿队……2016年12月31日,厦门五一文化广场俨然成为志愿的海洋,来自不同领域的20支志愿队伍穿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服装亮相,他们接过思明区领导手中的旗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这些年来,思明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全区注册志愿者达10万余人。从单项活动项目到系列服务,从党委、政府组织主导到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广大志愿者活跃在扶危济困、和谐创建、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7年,金砖会晤在厦门举行,借此机会,思明区将辖区志愿服务整合再升级开展志愿服务文化节,意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素质,营造“金砖会晤”良好社会氛围。就在不久前,志愿服务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志愿服务·文明底色——2016思明区志愿服务文化访谈”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与会嘉宾和志愿者代表的观点交流中,志愿的火种在更多人心中迸发!
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在2016年12月27日,由思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共同举办的“志愿服务·文明底色——2016思明区志愿服务文化访谈”上,与会专家和志愿者代表热烈讨论心中的志愿服务,共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素质。
在志愿者的心中,什么是志愿服务?“小时候,家里的农活忙完了,就会去邻居家帮忙。如果用‘搭把手’来形容志愿服务是最为形象的了。”在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看来,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就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陈薇薇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传递友爱亲情、团结互助的凡人善举。
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巨东红则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出于自愿,不计报酬,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个人与社区的发展,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而做的服务。
在思明区,做志愿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我和同事到路面支援清障,从早到晚,但没人叫苦喊累。最让我们感动的是,60多岁的阿婆推着车给我们送水,不少店家也给我们送奶茶、快餐。”志愿服务文化访谈上,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陈薇薇分享了让她感动的志愿服务经历,感受到了“闪耀厦门的家园精神”。
当前,思明区像陈薇薇他们这样的志愿者,有10万余人,其中包括1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个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700多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金砖会晤”来了,我能为它做点什么?文化访谈上,专家和志愿者对此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把志愿精神“薪火相传”,感染更多人,王忠武讲述了他的故事。
王忠武介绍,亲子义工是城市义工的一大特色,他和女儿一起,与外来贫困家庭的子女过六一,让女儿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而他的儿子则用“参加一次义工活动”作为理发的交换条件,让他特别感动。
在与会嘉宾和志愿者代表的带动下,现场观众燃起对志愿的浓浓兴趣和感慨。他们微信“面对面加群”,把个人对于志愿服务的看法发表在群里,进行现场互动。
有人说,有空的时候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吧;有人说,大家都能做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还有人说,有爱才能坚持,做志愿服务是一件有爱的事……“志愿服务的行为越多,我们的社会层次就会越高,”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刚说,“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思明区志愿服务队伍会持续壮大,成为厦门展现文明的一扇窗口。”
争做志愿服务的实践者
2017年的第一天,城市义工洪丽霞早早就来到中山路志愿服务,穿上红马甲,摆好咨询台,准备随时为来鹭岛旅游的游客们伸出援手。
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补充,思明区城市义工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以行政命令和单位考核来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是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社会组织。从2012年6月至今,城市义工志愿行动每周定期通过报媒介发布活动信息,没有行政命令和单位考核,完全由爱心市民自愿电话或电邮报名。
截至目前,义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200多期,共有上万人次参与,吸纳了会员3000多人,组建起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设立了30多个固定义工服务点。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厦门,不仅可以感受到城市义工的志愿服务,还可以随时加入城市义工。风景之旅伴随着爱心之旅,最后将城市义工理念带回各自的城市。
“2017年,我们会根据城市需求,一方面招募更多高素质,会外语的志愿者,安排他们驻守中山路、演武大桥观景平台等热门旅游景点。另一方面组织义工骨干学习急救知识,服务好外宾,服务好城市。”王忠武说。
在思明,志愿服务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市民对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以至于演化成做志愿的行动自觉。
厦门大学青年志愿者走进各大学校,将急救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并向他们发放以漫画形式制作的急救小册子;晨曦公益服务队走进深山困难家庭,给他们带去生活用品;蓝天救援队这支民间公益力量,九年来,一次次出入深山、大海,出现在地震或风暴肆虐的第一现场,出动800多次救援和保障行动,救助了上千人(不包括地震和水灾灾区受困者)。“2017年我们可以做的志愿有很多。”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说,“我们救援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为城市、为市民做好安全保障。”
争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思明区举行志愿服务文化节是个很好的形式,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告诉更多的人利用好厨余垃圾,为环保做贡献。”在2016思明区志愿服务文化节现场,厦门环保公益联合会的秘书长伍证霖说。
所谓的环保酵素,就是将厨余垃圾加上红糖,发酵三个月后用于家居清洁、缓解外伤,而发酵渣则变成有机肥料,可用于蔬菜培育。当天在厦门环保公益联合会“摊位”前,许多市民主动上前了解环保酵素,环保志愿者则耐心传授酵素制作过程。市民张先生说:“环保应该是人人践行的,平时我们做得不多,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能带着孩子一起培养环保意识,提升素质,让我们的环境更美。”
筑文明底色,从你我做起。事实上,在思明区官任社区的三楼,已有一个150平方米的露台被打造成为了一个空中菜园。环保志愿者们不仅将从环保酵素的制作到使用一一教给居民们,官任社区的居民们也积极认养菜园。据了解,官任社区认养菜园的14户家庭,不仅有中国家庭,还有外国家庭。来自澳大利亚的李安琪说,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有创新,有意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不同的家庭可以一起分享知识一起学习。
志愿服务不分形式,不分年龄。在当天志愿服务文化节上,有一位八旬老人引起笔者注意。老人名叫喻真镗,从城市义工诞生的那天起,他就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志愿品牌的点点滴滴,并上传至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义工们传递点滴正能量,让我很感动,”喻老说,“我要把他们的善心传递出去,让更多人向他们学习,加入他们的队伍。”据悉,仅服务节当天,喻老就拍摄义工3000多张照片。
当天,还有不少市民在志愿者们的感染下,纷纷加入品牌志愿服务队。
市民杜飞宏是一名私企司机,几天前,他在报纸上看到本次志愿服务文化节的预告,便特地赶来参加。杜飞宏说,在“莫兰蒂”的灾后重建中,他见到许多志愿者自觉投入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被这股“爱的力量”感动的他,决定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活动现场,杜飞宏报名参加了晨曦公益服务队、南普陀寺义工部、思明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和“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4支队伍,他希望自己可以在闲暇时间多做贡献。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01陈锦民:不忘初心志愿奉献弘扬文明
- 2016-12-30深化文明创建活动 汇聚漳州发展力量
- 2016-12-30大田县: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墙”秀出乡村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