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裴跃松)香寮村与永安市洪田镇上石村仅一山之隔,地处海拔1637米的紫云洞山南侧,属龙岩市漳平市赤水镇。群山环抱之中,西南有官帽山耸立,从永安市小陶镇吴地发源的冷水溪穿村而去,向东汇入九龙江水系。全村现有人口千余人,姓氏有近百个,主要为王、曹、梁、傅、谢等,还有鹿、米、淑等极少见的姓氏,被称为客家“百姓村”。
清嘉庆年间修建的石拱桥旁,山腰上的景弘庙面向水库。“王景弘故里”石碑立于村口草坪,坐落于农舍间的王景弘纪念馆简朴端庄,布展着王景弘史料和香寮村史。
从香寮村走出去的王景弘,与七下西洋的郑和齐名。《辞海》“三保太监下西洋”的词条说:“永乐三年 (1405年),成祖使宦官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二万七千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所乘的船,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可容千人。”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归来不久即逝世,时年60岁。王景弘接替船队正使,第八次下西洋。南洋各地至今还留存不少有关遗址,如文莱国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大街,有以王景弘命名的“王总兵路”。在我国的南沙群岛,有一个岛礁名为“景弘岛”。
王景弘长期生活在明朝陪都南京,于正统二年 (1437年) 去世。纪念馆展示的考古发现的影印件,有王景弘购置的地券 (墓地收据),购地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年)。作为太监,为后继有人,蒙皇上赐其义子,名为王祯,陈列的世系有一至九世。明宣宗为表彰他八下西洋的功绩,赋诗一首赞云“命尔奉命继前功,尔往抚谕敷朕衷”“日月所照悉服从,贡琛纳贽来无穷”。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龙岩州志·人物·中官》记载:“王景弘,龙岩集贤里人,后分属宁洋。明永乐年间随太宗巡狩,有拥立皇储功,赐嗣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香寮村王景弘纪念馆内陈列明代兵部卫所《武职造簿》,记载籍贯“龙岩县集贤里赤水乡香寮村军职人员”中,还有王真、王英、王琪、王臣等人,当中详细记录了王真跟随王景弘船队下西洋时,在苏门答腊多次与海盗搏斗、立下战功的事迹。
明代航海家王景弘从闽西山村走出去,在八下西洋的艰苦历程中立下的丰功,如今被重新挖掘出来,成为福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一颗光耀五洲的明珠。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03文明志愿活动不能流于形式
- 2017-01-03让“以奖促管”为文明出行助力
- 2017-01-03共建志愿名城 共筑文明底色
- 2017-01-01陈锦民:不忘初心志愿奉献弘扬文明
- 2016-12-30深化文明创建活动 汇聚漳州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