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美华与记者交谈对家风的理解
东南网12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 实习生刘洋)近日,记者从泉州市委文明办获悉,泉州市泉港区连美华家庭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12月12日上午,连美华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表彰活动。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经中央批准,中央文明委今年开展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此前,本网记者曾走进泉港专访连美华,与网友分享连美华家庭的好家风、新风尚。
谈起与丈夫相处的几十年时光,连美华感觉充满幸福。
丈夫:用“常乐”报答妻子三十载恩情
泉港峰尾镇郭厝少数民族村,一间石头房,两张床,一张桌子,两扇窗,“好妻子”连美华就在这样的空间里,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郭厚财,两人厮守31年。眼前的连美华身穿红色上衣,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讲述家里现在的变化。“最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也算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了。”尽管丈夫还在一边感叹自己帮不上妻子的时候,连美华还是毫无怨言地鼓励丈夫要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时光回溯到1986年,那时候的郭家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郭厚财在外打工,连美华在家务农,生活平静祥和。然而老天爷却给这个美满的家庭带来噩耗,在永定煤矿井下作业的郭厚财不幸遇到塌方,导致腰椎完全性骨折,面临生命危险。为了能让丈夫保命并得到更好的治疗,连美华只身带着他先后辗转6家医院,最后丈夫的命保住了,却还是落下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989年,郭厚财转送回家治疗,连美华遵照医嘱,靠坚强毅力和真爱给丈夫无微不至的护理。一天两次为丈夫按摩,每三个小时给丈夫压尿,每天烧热水给丈夫擦身子,每隔两天用手指帮丈夫肛门排便,经常要抱着丈夫从床上到轮椅……这些点点滴滴的精心照顾,从那年坚持到现在,创造了瘫痪病人31年无褥疮的奇迹。
“没有她就没有现在这个家庭,对于她的付出,我今生是无以回报了,只能用乐观来告诉自己要坚强活下去。”郭厚财看上去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看不出是一个卧病在床三十载的老人,他指着床对面的一扇窗户,上面写着“常乐”两字,那是他从医院转回家之后,老家的油漆工特意写上去的。
“每当心里郁闷想不开的时候,她都会打开这扇窗户,让我静静地望着窗外,看着那两个字,就特别温馨和感动,常乐是我们对这个家庭的期盼。”郭厚财表示,在妻子连美华承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下,依然保持乐观生活态度,这也给自己重塑了生活的信心,如今这个家庭已是三代同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连美华家庭全家福近照(刘洋 翻拍)
子女:妈妈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榜样
在采访中,连美华拿出相册,与记者分享一张全家福。相片上的郭家儿子和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并分别育有一男一女。“我那孙子有一次看到我在给他爷爷捶背按摩,突然说等他长大了要当医生,给爷爷看病,把我们都乐到了。”看着孙子孙女现在的样子,连美华想起丈夫出事时,孩子也是这么小,家里的负担也一下子摆在她的面前。
“老郭他失去了生活来源,住院费用和两个孩子的开支,加上当初建这石头房欠下的债务,那时候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扛过来。”连美华说,在丈夫瘫痪之后,也发现孩子很少带同学回家来玩,知道是碍于父亲的原因,为此她每日起早贪黑地想着早日改善生活条件,卖菜、饲养家禽、种田……,一边照顾瘫痪的丈夫,一边勤持家务,日子也才一天一天好过起来。
“当时老郭都产生了让我改嫁的念头,小女儿知道后也说了句‘那要把爸爸也带过去’。我当时就说没有什么能够把我们分开,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生活。”连美华说起这事,眼眶泛红,生活上的巨大压力没有把他们一家子击垮,而是激发了她的斗志。在母亲的带动下,两个孩子渐渐懂事,在家帮忙做家务,在学校刻苦学习,如今儿子郭先生在泉港一所中学任教,女儿郭小姐在泉港医院当一名白衣天使,共同撑起了这个家。
在得知记者到家里采访过母亲之后,郭先生给记者发了短信,短信上写道:“母亲,您辛苦了,您含辛茹苦把我和妹妹养大成人,我们现在都成家了,你们两位老人可以好好享受美好生活,我会将您的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郭小姐也向记者表示,母亲的坚强和父亲的乐观永远是她们的骄傲和榜样。
回首几十年艰辛岁月,连美华感恩丈夫与孩子一起为家努力。
连美华:家和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
近几年,连美华的公公婆婆相继去世,郭厚财说父母是毫无遗憾的含笑离开人间,这一切也要归功于妻子的贤惠与孝敬。“几十年来,从未拌过嘴,吵过架,老人身体需要照顾也从未有过怨言。”
“家和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和和睦睦过一生。”在郭家客厅,挂着一块“家和万事兴”的牌匾特别显眼,那是侄女手工织写,连美华看了喜欢,特别“买”下来挂在墙壁上。嫁入郭家近40年,连美华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如今61岁的她很难让人看出岁月留下来的疲倦痕迹。
据郭厚财介绍,不识字的妻子连美华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在医院里学会了普通话、护理常识,后来还经常受到社会各界邀请参加一些家风家训传播活动,与大家分享生活感悟,传播家风文化。
“十几年前,泉州有个大学生在报纸上看了我的事迹之后,给我寄了本书,叫《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还寄了50块钱,并写了一段话鼓励我们要战胜困难。当时,我很受感动和启发。”连美华说,丈夫是部队退伍老兵,有看报读书的习惯,自己后来能够识字也是丈夫所教,那本《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就是在丈夫的帮助下读完,周边人的关心和鼓励也是自己勇敢面对生活困境的一大动力。“非常感谢在这几十年来,身边的人还有现在网上的热心网友,能够关注、关心我们这个家庭,对大家的感恩之情我将一辈子记在心坎里。”
现如今,每到晚饭时间,连美华都会在丈夫床边的木桌上摆好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郭厚财的床旁吃饭,这一习惯已经持续了30年。“如果可以的话,我还要陪伴他30年。”连美华说。
记者手记:
马尾辫、红衣裳、笑容,连美华身上的这几个特征让她有了一个“红衣妈妈”的称呼,十年前的当地电视台还曾以“红衣妈妈”为题拍摄了以她为故事原型的电视节目。如同这个称呼给人带来的热情与温馨,连美华每次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都是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就像一个母亲在对自己的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是活生生的一本人生教科书,里面有责任、有坚强、有感恩。在她笑容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坚持与磨难,或许她曾在黑暗中哭泣过、在困境中退缩过,但她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颓废、放弃,那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坚守,也是对“家和”的永恒追求。
连美华家庭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郭铭峰 摄)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人物连美华简介
连美华,女,195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村民。
1986年9月,连美华丈夫在一次施工中身负重伤,高位截瘫。她遵照医嘱,每天给丈夫翻身、按摩、压尿、抠便,努力促进丈夫身体康复。她为不让丈夫精神上感到空虚,省吃俭用,为丈夫订报、买电视,推着轮椅陪丈夫上党课,给丈夫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护理。她孝敬公婆,一家人和睦相处,团结邻里。她严格教育子女,如今一对儿女已长大成人,先后就业,并且爱岗敬业、乐于助人。连美华她用感人肺腑的爱,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创造了瘫痪病人30年无褥疮的奇迹,撑起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
连美华个人或家庭曾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泉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泉州市首届“感动泉州十佳美德家庭暨家庭美德人物”、泉港区“家庭美德标兵”等称号。2016年12月12日,连美华代表家人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活动。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熊永伦:守护大山孩子的艺术希望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董小白:诚善勤慎 好家风代代传承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房泽秋:社会公益助老 传递孝道家风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沙尼汗·艾塔木的多民族大家庭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肖兴英:用生命与爱 照亮孤残儿童
- 2016-12-14【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李晓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