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油炬走境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陈冬本组图/市非遗保护中心)上周来厦的外地游客邱阿姨,恰好遇上了同安吕厝华藏庵“送王船”活动,盛大的巡游仪式令她感到震撼,“这样大规模的传统民俗活动,现在北方已很少有了。”
“送王船”是厦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已着手与马来西亚共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果申报成功,它将成为厦门首个世界级非遗项目。
其实,“送王船”只是厦门众多非遗民俗类的其中一个项目。厦门疍民习俗、海沧蜈蚣阁、春仔花习俗、大使公信俗……说起这些闽南民俗,老一辈的厦门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很多年轻人却不了解,而这些民俗文化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正是需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闽南文化遗产。
闽南民俗是非遗大项 搭建平台促保护传承
闽南民俗,是世代相传在闽南民间的生活习俗。在厦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民俗文化是一个大项。这可以从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得到佐证:厦门现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64项,民俗文化就占有20项,区级民俗类名录则有6项。相关人员介绍说:“现在,有政府、学界和民众三只‘大手’共同构成‘保护伞’,在它们搭建的平台上,已列入非遗的民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闽南民俗文化具体的生存、生态空间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出现这样的问题——保护和传承的有时仅是其外在形式,时常还会引来质疑,认为传统民俗是腐朽、没落的文化,其中的“糟粕”(即封建迷信)影响了社会进步。
这样的现象,让坚守闽南传统民俗文化的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感到尴尬。他们不止一次地提出,传统文化包括民俗,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弱势文化,再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它就会消失,就有可能导致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对话被无形地“切断”。
海沧蜈蚣阁
闽南文化核心精神 烙印在闽南民俗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句话,让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很是兴奋。在他看来,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所蕴含的核心精神,就在闽南民俗里。“闽南千百年的民间信仰,不能用简单的‘封建迷信’来概括,它拥有宝贵的文化核心精神——感恩敬畏、化怨为和、悲悯宽容、为善最乐。”
在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中,保护民俗文化是重中之重,因为不仅保护的是一门技艺、智慧,更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世界的价值。如何让非遗民俗真正具有生生不息的能力,陈耕认为,既要有所坚持,又需不断发展———坚持的是其文化内涵的本质属性,发展的是时代赋予它的新的内容和形式。
>>链接
这些区级非遗民俗 盼“后继有人”
同安马队迎王信俗、翔安乞龟民间习俗、海沧油炬走境习俗,都是去年“新晋”的区级非遗项目。
在记者采访中,这些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说出了同样的想法——列入区级非遗名单后,这些民间习俗的影响力慢慢扩大,但单纯依靠民众的力量是不够的,有些制作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年事已高,面临传承难,希望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多加支持,让闽南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同安马队迎王信俗
如今,想要在马路上看到一支由百匹骏马组成的马队,或许只能到同安马队迎王信俗活动的现场了。每五年逢闰月,龙虎宫内供奉的张府王爷有两次的北巡活动,时间从当年农历六月至十月,以“代天巡狩”的身份替天行道,为广大信众带来福祉。
“马队迎神,就是百姓迎接张府王爷出巡回驾,是一种表示尊敬的做法。”龙虎宫管委会负责人李永建说,相传古代张王出巡时,要靠大量马匹运载货物,百匹大马巡游的传统延续至今。
过去,马队的数量只有几十匹。1990年后,就改由龙虎宫理事会(后改为龙虎宫管委会)出资,到晋江一带租用马匹,随队的马匹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规模已达百匹。要成为马队中的“一员”,每匹马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和精心打扮——外观长相好,没有病态;洗干净后,头插金花,鞍披红毯,挂上铿锵和鸣的铜铃。
保生大帝信俗
翔安乞龟民间习俗
每年元宵,翔安的刘五店浦南里的普光堂都会举办热闹的“乞龟”仪式。仪式分三步骤:首先是祭“金龟”,对天公以及普光堂侍奉的田府元帅进行三献礼,才可为摸龟者祈福。接下来是“摸龟”,村民绕着用大米堆成的龟摸一圈,以祈求好运气。最后是“乞龟”,3300斤的大米被分配到每户,每户一小包,让群众“吃平安”。
清同治年间,泉州郡的元宵“观灯、乞龟”民俗活动传到同安沿海一带,形成民间节庆礼仪开始相传。后经过浦南里的先祖倡议效仿“观灯乞龟”闹元宵,并代代传承。
虽然有许多信众自发形成和民间乡老规范组织,但乞龟习俗的规模有限。年近八旬的刘五店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蔡国文忧心忡忡地说,村里的老人逐渐老去,制龟手艺只剩下两位老人,年轻人不懂又不感兴趣,他担心乞龟习俗会后继无人。
海沧元宵油炬走境习俗
海沧区的元宵油炬走境习俗,流传于囷瑶、青礁、古楼、海沧等村庄,别具地域色彩。该习俗始于唐宋时期,由村民世代传承至今,以期驱赶虫兽、祈求丰收。
活动从晚上七点左右开始。由主会在庙门口的广场敲响锣鼓作为信号,村民们举着油炬陆续赶来。等村民基本到齐,点燃油炬之后,“走境”队伍就出发了。队伍有四百多人,前后长几百米,加上燃烧的油炬,在漆黑的夜晚,远远看去,宛如一条蜿蜒前行的火龙,场面壮观。
队伍中除了手持油炬的村民外,还有各类民间表演团体,队伍所到之处,龙腾虎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走境照明用的“油炬”,是由一根约三米长的竹竿从上端十字破开后,绑上的草纸再经浸热花生油制作而成的,一根油炬通常可以燃烧一个多小时。
翔安乞龟
>>记者手记
重塑民俗文化 需要仪式感
一个民族,尤其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必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就是重新寻找文化定位,找到遗失的自我。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带给民众精神力量。重塑和传承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需要仪式感,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当然,没有理由让民众固守已与自己现在的生活毫不相关的民俗内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外力”让民众了解自己祖辈曾经怎样生活,也可以通过改造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民俗文化重新融入新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
>>小资料
厦门非遗民俗名录
●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饼、闽台送王船、海沧蜈蚣阁。
●省级非遗项目5项:厦门疍民习俗,闽台风狮爷信仰、福德信俗(仙岳山)、大使公信俗(灌口)、延平郡王信俗。
●市级项目11项:池王爷习俗、春仔花习俗、北辰山开闽王信俗,同安朝元观玉皇信俗、翔安香山庙会习俗、同安薄饼传统习俗、开厦上柱国祠陈氏祭祖习俗、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同安装瓯祭祖习俗、集美杏滨马銮有应公信俗、集美孙厝惠应大师信俗。
●区级项目6项:海沧元宵油炬走境习俗、集美大社元宵祭祖习俗、集美姜屿山西井铁炉宫关帝信俗、同安莲山大人信俗、同安马队迎王信俗、翔安乞龟民间习俗。
同安马队迎王信俗
厦门老疍民。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9-20八项规定出台近4年 近七成受访者感觉社会风气有明显改善
- 2016-09-20八项规定出台近4年 近七成受访者感觉社会风气有明显改善
- 2015-09-18福建省纪委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2015-04-02福建省通报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 2015-04-01漳州近期查处4起违规发放补贴违反八项规定行为
- 2015-03-25福建省纪委通报2起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