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体验3D故事屋。(资料图片)
东南网11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吕玉英 杨卫玲)趁着周末,漳州80后宝妈康丽红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锄禾教育广场体验3D故事屋。在3D故事屋,孩子们通过影像互动,可直接参与到故事中,体验纸质绘本感受不到的参与感。因此,康丽红成了这里的常客。
眼下,儿童教育产业方兴未艾,“熊孩子”日益成为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3D故事屋,正是台湾儿童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去年年底,漳州教育机构锄禾教育成立两岸教育专区,引入一批台湾儿童教育成果,开始了闽台儿童教育合作的探索。
跨海取经 探索新路
黄玉春是锄禾教育广场的艺术顾问。在这之前,他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多年,长期关注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谈及当下儿童教育现状,这个老教师不无感慨:“越来越多的家长乐于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但往往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黄玉春看来,尽管当前儿童教育培训市场如火如荼,但功利性的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锄禾教育创始人吴少华曾赴台湾考察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台湾儿童教育重视寓教于乐,将科技、文创等元素融入其中,善于进行场景式与体验式教育。”吴少华发现,台湾的儿童早期教育产品,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想象力与实践能力,不少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实现市场化。
事实上,台湾儿童教育产业发展较早,1956年便诞生台湾第一家补习教育机构。近年来,台湾儿童教育产业更是涌现出新气象。2014年,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育联合会”在新北市立大观国民中学,成立“中华科技艺术教育专区”,这是台湾首次在公办学校设立两岸教育专区。以3D故事屋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产品,是该专区的主打产品。“我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育联合会”理事长伍必中说。
经过考察,吴少华决定引入台湾儿童教育理念与产品。去年年底,2015海峡两岸(漳州)商学暨妇儿发展交流合作峰会在漳州举办。这次峰会的一大成果,便是锄禾教育与多家台湾儿童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两岸教育专区得以首次在大陆落地。3D故事屋、奇幻海底世界、城市田园等情景互动课程,是锄禾教育引进的第一批台湾儿童教育成果。
影像教学 打破传统
两岸教育专区甫一在漳州落地,康丽红变成了“迷妹”。奇幻海底世界和3D故事屋,这两个具有科技感的儿童教育产品,是她的最爱。
以海底世界为例,这款产品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孩子在互动与游戏等情境教学中,掌握海洋等多学科知识。“孩子们动手绘画不同鱼类的形象,之后便可以通过投影呈现在相应的海洋场景中。”锄禾教育广场负责人杜同山表示,翻转式教育模式在其中得到了生动的运用,孩子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课堂互动,逐渐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譬如,我们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公民素质与社会责任,在场景互动中增添了捡拾海洋垃圾的环节,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理念。”
城市田园课程,则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城市田园中设立有手作馆、水耕植物种植主题馆等不同主题场所,孩子们可以手工DIY制作精油、香皂、糕点等。“校园就是一座座体验馆,不用书本也可以教出聪明的孩子。”杜同山如是说。
在锄禾教育广场,台湾推广已久的戏剧教育业也得到了运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就开始将戏剧与教育相结合。”杜同山认为,戏剧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媒介,其中包括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元素。因此,杜同山与有多年戏剧教育经验的黄玉春共同在锄禾教育广场成立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一年多来,他们招募本土儿童演员,为当地电视台输送了一批优质儿童剧。
目前,台湾戏剧经验有望引入锄禾的儿童戏剧教育计划。台湾人黄翠文长期在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在岛内经营有邓南光影像纪念馆。未来,黄翠文团队计划将VR微电影技术引入漳州,为当地儿童戏剧教育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期盼携手 花开两岸
随着儿童教育产业的兴起,两岸业者期盼在儿童教育领域,能有更深入的合作。按照吴少华的设想,未来锄禾两岸教育专区不仅会引入更多的台湾教育成果,同时还将设立两岸教育研究院,为两岸业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常态化的教育成果共享,双方互派学者,开展学生互访,实现深度合作。”他说。
不过,吴少华认为,当前漳州的儿童教育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市场,提高社会对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认同。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比起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漳州市场对于新兴儿童教育理念与产品的接受度有限。”吴少华表示,由于市场尚未完全培育,锄禾教育广场的教育产品至今仍以公益辅导和体验为主。他希望,教育领域的专家、本地中小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儿童早期教育新路径,加速推动当地文化教育培训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