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坐公交车边吃早点,这在很多城市都是司空见惯的“流动风景”。不过,经过8名驾驶员一年多的劝导,途径25个站点的81路公交车已基本实现“无饮食线路”。(据10月21日《舟山晚报》报道)这似乎说明,所谓的陋习并非不可克服,只要坚持不懈地倡导文明,好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应该说,人人都有向善的本能,谁不想成为体面的、受人尊敬的文明人?只不过,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文明教化的缺陷,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各种陋习,而且还茫然无知。就如在公交车上吃早餐、吃零食,很多人就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一旦被告知这种行为既不雅观又易产生异味、惹人厌恶时,多数人都会听从劝导自觉改正。毕竟,在公共场合,面子往往比食欲更为重要。81路公交车的乘客能养成车上不吃东西的习惯,固然离不开驾驶员的劝导,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心向善的内因。
由此想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等陋习虽然随处可见、顽冥不化,但并不意味无药可救。只要“喋喋不休”加以劝导,改变不良习惯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而当不文明行为成为众矢之的时,成为“少数派”的违规者必然产生更强的耻感,进而选择从善如流并逐渐内化成文明修养。
正面宣传一直都在进行,不文明现象为何“涛声依旧”?这多半是因为长期养成的陋习具有顽固性,而人口大流动又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越是如此,倡导文明越要坚持“喋喋不休”,而不能因为收效甚微而丧失信心。事实上,社会文明一直都在进步,这与长期的文明教化是分不开的。
当然,倡导文明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在多数人尚处于懵懂状态时,教化更在于感化。否则,一味谴责难免导致逆反心理,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一些所谓的陋习原本就不是主观过错,只是不合乎时宜、不适应环境而已。比如渔民在海上养成了大嗓门,来到公共场所就变成了大声喧哗,斥之以不文明显然有失公允。同样,刚刚进城的农民工不习惯走斑马线,很大程度上也是不适应城市环境造成的,理当耐心劝导才是,居高临下的谴责只能引起情绪对立。
文明创建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缘于城市社会的复杂性。不同人文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同在一片蓝天下,要遵从共同的文明规则,无疑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对此,既需要法律的规制,也需要文明的教化,“喋喋不休”的倡导是必不可少的,急于求成难免欲速则不达。为了劝导乘客不在车上吃东西,81路公交车的司机们先从自身不抽烟做起,通过规范仪容仪表、保持车厢整洁来营造文明氛围,这显然是难能可贵的。有了这样的基础,日久天长的耐心劝导才会日见成效。 (月湖)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28丰泽区开展“创卫整治月”助力文明城区创建
- 2016-10-28丰泽区开展“创卫整治月”助力文明城区创建
- 2016-10-28永安市举办第十二届老年文化健身节为文明点赞
- 2016-10-28永安市举办第十二届老年文化健身节为文明点赞
- 2016-10-27城厢区开展“远离欺凌 做文明美少年”法制教育进校园
- 2016-10-27城厢区开展“远离欺凌 做文明美少年”法制教育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