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扩大我红军”
36岁的林海鑫是在“红军故事”中长大的。
“爷爷兄弟三人先后参加红军,其中二人牺牲在长征途中。”故事来自于奶奶张冬连。
张冬连是上杭县才溪乡远近闻名的“铁娘子”,曾带领才溪妇女为红军战士做布鞋,上山布“竹签”暗器,助红军打仗。
“奶奶103岁去世,90多岁时还能双手舞大刀。”林海鑫说。
翻开上杭县《英烈名录簿》,“英雄三兄弟”记载在内,他们是:林仲森、林仲德、林仲达。
林海鑫告诉记者,当时的情景是:1929年,兄弟三人中的大哥、27岁的林仲森带头报名当红军。24岁的弟弟林仲德急了,说,“哥,你年纪较大,留下娶老婆,当红军我去最合适。”最小的弟弟林仲达更急了,说,“不行,你们都留下,我已经15岁了,人长得和你们一样高。我去最好。”
最后,兄弟三个先后都参加了红军。
来自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数字显示:“上才溪全部青年男子(16到55岁)554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有485人,占80%以上。下才溪全部青年成年男子756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有526人,也占70%。”
据统计,在才溪乡一家2人当红军的有200户,3人当红军的有46户,4人当红军的有7户,6人当红军的也有一户。父子当红军的有9户、兄弟当红军的有231户,叔侄当红军的有6户,夫妻当红军的有9户。
“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才溪乡百个人有八十八人当红军去了。”据史料记载,毛泽东曾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如此高度赞扬。
《闽西工农兵政府下的群众生活》一书中写道,“在整个闽西百多万革命群众中除老少外,强壮的男女红军,赤卫队的后备军队,少年先锋队,二十万人以上。”
闽西苏区,位于福建的最西边,主要包括龙岩的上杭、永定、连城、武平、长汀和三明的清流、宁化、明溪等县,独特的山险条件使这里形成了“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格局”。
正是在这片红土地上,长征出发前,展示出一幕幕“青壮年争先恐后上前线,年迈的父母送子、新婚的妻子送郎当红军”的感人景象。
“红军在这里实现了整建制的扩编,这是在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处处长钟健英说,仅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就先后组建了红九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二十一军等,并为红四军和红一方面军扩编输送了大量的兵源,总数在两万以上。
一张张老照片中,今人可以看到:广大苏区青壮年在“前方炮火连天响,扩大红军莫迟延;快快扩大我红军,巩固红色我政权”的歌声中,源源不断地加入到红军中去,组成了一支支骁勇善战的铁军。
在宁化,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扩红模范区禾口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先后将两个儿子都送去当红军,自己还表示:“可惜我太老了,不然我也上前线去消灭敌人。”
长征史上保留的一组数字更显示了闽西儿女高涨的参军热情:1934年10月上中旬,中央红军及中共机关共86000多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长征。在长征队伍里,近3万名为福建儿女,约占三分之一。他们来自福建的近30个县市,其中以闽西的长汀、上杭、宁化、永定、连城、建宁为最多。
“闽西对长征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人力。”钟健英说,长汀、宁化两个县,是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中央苏区县。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21文明福清
- 2016-10-21荔城区召开“大手拉小手 文明一起走” 创城工作推进会
- 2016-10-21永安市持续改善市容市貌 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2016-10-21厦门文明创建暗访团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