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士救护伤员
红军自制的医疗用具和采集的中草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银币
红军使用的迫击炮
戴镜元使用的钢笔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刘才恒 俞祥波 黄启元 郭添阳 整理)
编者的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有8.6万人,其中福建子弟近3万人。他们或担任开路先锋,或担任铁血后卫;他们有的负责侦察敌情,有的专司救死扶伤,有的主持破译敌人密电,有的承担经济保障。强渡湘江、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占天险腊子口……福建子弟屡建功勋,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彪炳千秋。到达陕北后,福建子弟仅剩2000多人。为了长征胜利,福建子弟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
最近,由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迹展”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开展,龙岩市档案馆同时展出《长征中的闽西儿女》档案图片。不少珍贵的照片、文物和文字材料第一次同观众见面。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尤其是福建子弟的英雄事迹,记者撷取部分人物故事,奉献给读者。
傅连暲:救死扶伤的“红色华佗”
傅连暲中将是长汀人,原来是基督教徒,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前,他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傅连暲是带着肺病、胃病参加长征的。他负责红军部队的医疗保健工作,被称为军中“红色华佗”。在物资匮乏、条件极端艰苦的行军中,他积极就地取材,用中草药、土方开展治疗和保健工作。有个战士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傅连暲确诊是吃了不洁东西引起的,他倒出子弹里的硝药让战士服下,几分钟后就见效了。部队过雪山,很多战士只穿着单衣,傅连暲要求后勤人员多采购辣椒供大家御寒,减少非战斗减员。在藏族聚居地区,红军战士曾受伤寒症的严重威胁。傅连暲摸索出有效的土办法,救活了不少人,像王树声、邵式平、康克清等人,都是傅连暲亲手治愈的。他的主要办法,一是用冷敷退烧,二是让病人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的成分能止血、强心利尿。
傅连暲还挑选部分战士组成一个医疗培训班。他白天行军、治病,晚上给战士们上课,为部队培训了一批急需的医护人员,缓解了长征中红军医护力量严重不足的困难。
戴镜元:“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
永定籍红军干部戴镜元,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时他在中革军委二局任职,编入中革军委红星纵队第四分队,担任党支部书记。第四分队跟随中央领导行动,负责电台工作,承担着通信联络和侦听敌军情报的重要任务。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技侦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技侦情报战线的杰出领导者。
1935年3月,红军二渡赤水,再次占领遵义。1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是否进攻黔北重镇打鼓新场,会上多数同志主张行动,但毛泽东认为,此举将使红军陷入四面被围的绝境,坚决反对。会后,毛泽东建议周恩来暂缓发出作战命令。当天23时,戴镜元破译了国民党军正调兵遣将、在打鼓新场周围布下“口袋”的电报,立刻呈报中央。第二天早晨,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根据破译的情报,放弃了进攻计划,避免了红军的重大损失。巧渡金沙江时,中央根据戴镜元及其战友破译的国民党军队的调遣计划,准确计算出国民党军队抵达金沙江畔的时间,从容指挥红军利用几条渡船,历经九天九夜过江。
正因为在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第四分队都为中央提供了重要情报,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夸奖戴镜元他们是“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
曹菊如:“扁担银行”的党支部书记
曹菊如,龙岩人,1930年入党,革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先后参与筹建闽西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4年10月编入中革军委红章纵队第十五大队,任党支部书记,随中央红军长征。
第十五大队是长征中的“扁担银行”,由国家银行和部分经济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套纸币的设计者黄亚光。曹菊如和大队长袁福清、政委毛泽民一起,带领14名工作人员、100多位运输员,护送货币、金银、首饰和印刷机、文件等100多担。他们在保护银行财产的同时,还开展白区筹款筹粮和发行、回收苏区货币的工作。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先后在贵州遵义、桐梓和川西的冕宁等地发行了纸币。“扁担银行”保障了军需物资的供应,有力支持了红军战时经济,可谓红军的经济命脉。毛泽民调离大队后,曹菊如带着两担黄金随军委总供给部行动。他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忘保护好这两担黄金。
这支特殊部队克服重重困难,英勇顽强地完成了任务。到达陕北后,大队14名工作人员仅剩8人,100多位运输员仅剩2人。后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国家银行西北银行,曹菊如任副行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刘忠:
刘忠中将是上杭人,1930年参加红军。出发长征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长征前,刘忠奉命带队探查行军方向的敌情、地形和路线,向军团司令部报告。长征中,他率领侦察部队走在最前头,探道路、摸敌情、绘地图、找向导,为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的重大胜利提供了宝贵的情报,被誉为“红军尖兵”。
红军翻过大雪山后,当地藏族同胞因长期受国民党势力的欺压,加上不了解红军,一见到红军部队就跑,红军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军粮供应出现极大困难。进入荒无人烟的茫茫大草地,为了给部队找吃的,刘忠带领的侦察部队除了继续做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又多了一项“侦察任务”——试吃各种野草野菜。草地草多,但不少难以下咽,有的还有毒。刘忠每天带领战士试吃各种野草野菜,找到能吃的野草野菜后,就交给军团卫生部鉴定,然后向各单位介绍或用文字向全军通报能吃的野草野菜。刘忠回忆说,过草地时他到底吃过多少野草野菜,是无法计算的;那些野草野菜在嘴里嚼时的那种苦涩,咽下时的那种艰难,从胃里溢出来的那种感觉,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张新华:
大渡河畔
化装抓“舌头”
宁化籍开国少将张新华,1932年参加红军。出发长征时在炮兵部队,后调到由杨得志任团长的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当连长。
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一团作为先锋,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畔的渡口安顺场。5月24日下午,张新华带领几人化装成当地农民,抵达安顺场侦察。他们在河边发现了一只小木船,经了解是国民党军的一名副官和一名传令兵用的,他们到集市去了。当时已快要散集,张新华决定抓住这两人,控制小船。等这两人从集市晃晃悠悠地出来,张新华慢慢接近副官,突然朝其下巴猛击一拳,将其控制;传令兵同时也被几名战士捆绑起来。张新华派人将这两人押回红军驻地,另派人看住小船,他自己继续带人摸清了当地的敌情,将情报送回团部。当晚,团长杨得志率领部队占领了安顺场。5月25日,红军从这里成功强渡大渡河。
张新华将军一生身经百战,他常说:“我这辈子就会打仗。”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13荔城区开展“治超”专项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6-10-13涵江文明办报送的原创评论《唯坚定文化自信方能立身》被中国文明网“深度评论”采用
- 2016-10-13国庆文明旅游中的“思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