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文明风10月13日讯(通讯员 何家进) “快来迎接黄三公,巡游来啦!” 数千名福建寿宁县托溪村、洋尾村群众组织锣鼓队、舞蹈队早在路边等候。8点30分,两支队伍会齐后,迎接队伍将黄山公神像、龙伞等接过,抬到托溪、洋尾村街道巡游。一路之上,敲锣、打鼓、舞狮、鞭炮、火统……民众穿着鲜艳的衣服,如同过节一般,好不热闹。
10月9日,首届黄三公民俗文化节在寿宁县托溪乡举行,来自寿宁县城和托溪乡周边群众约6000多信众共聚一堂,同祭“地方保护神”黄三公。
活动现场
黄山公,又称黄三公,寿宁县韶托村人,原名黄槐,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他为救灾开仓放粮,后挂印弃官遁隐托溪。在这里,他创办学堂开明智,为民狩猎除害、采药疗疾、抗旱防涝保丰收等,深受百姓爱戴。黄槐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不论是在徽州知州任上还是弃官归隐鹤溪,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善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黄槐羽化升天,邑人将其奉为“黄山公”,修庙祀之。为缅怀黄槐,闽浙边界的村民开始为黄槐修建庙宇,黄槐在民间成为显神,村民凡祈求福祉、求取功名、求医问药、求财求子,都向黄山公祷告,并认为祷之必应,黄山公信众队伍日渐壮大。
据统计,目前,浙南温州、浙西丽水、闽北建阳、政和及闽东各县市已知的黄山公庙宇就有300多座,信众2000多万。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期间,托溪、洋尾、溪坪三个村庄都有举行隆重的黄山公祭典巡游仪式。
“神是人造的。黄山公由人到神,不仅是民众对于他的信仰,更是民众对清官好人的仰慕、缅怀与崇敬,寄托的是对清明政治的希冀。”八百多年来,村民们乐此不疲,其民间信仰的影响十分深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地方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
八百多年来,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同,被后人尊奉为“黄山公”,其庙宇遍布闽东北、浙西南,信众达2000多万。黄槐从人变为神,信仰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黄山公文化”列入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山公成为继妈祖林默娘、奶娘陈靖姑之后的福建省第三大地方神祇。黄槐“黄山公文化”更是寿宁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据了解,黄山公起驾进村巡游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每年农历九月初八日下午,作东的村庄请来法师做法事,全体村民集体到黄山公神庙请黄山公上轿,抬进村里。整个活动行程安排三天三夜,分别巡游洋尾、托溪、溪坪三个村庄,每个村庄安排一天一夜,巡游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群众带来平安和好运。
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着手挖掘黄三公文化,规划开发黄三仙岩、黄三公庙、黄三公石棺古墓等景区,促进旅游产生的发展。此外,利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黄三公进村巡游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介宣传,扩大影响,让黄三公“民本”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寿宁县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