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http://wmf.fjsen.com 2016-10-13 08:47: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用统筹协同的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一只蝴蝶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它表明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环境失衡。因此,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统筹协同的系统思维。

钱易: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涉及生态环境本身,而是同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第一,在生产领域,应大力发展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态经济,包括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第二,在消费领域,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有多高,都要倡导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反对奢侈浪费、非理性消费。第三,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注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等,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第四,在生态环境领域,要精心呵护树木、绿地、河流、湖泊和湿地,使它们成为人类居住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质量和状态。第五,在文化教育领域,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观念传播作为文化教育很重要的内容,既要加强学校教育,又要加强社会教育;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国外先进理念。第六,在法治建设和管理领域,要通过法律、政策、管理等综合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常纪文: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我们树立统筹协同的思路和理念,而且要求我们形成统筹协同的规划与举措。在思路和理念方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背景下统筹考虑;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融合,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在规划与举措方面,要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创新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让空间开发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坚持城乡环境治理相统一的原则,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同时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加大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力度。

王晓光: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民生实事,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单兵突进”,而要协调推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贵州省遵义市着力增强系统思维和统筹意识,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载体,统筹推进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建设,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努力让特色产业强市富民、让生态城镇山水相融、让美丽乡村人人向往,推动了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协同共进。

史大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系统思维,从哲学上说,就是要统筹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群体、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以更高的定位、更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来认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和生态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结合重庆实际,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以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三峡库区稳定发展,服务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10-12福清市举行推行“八不”行为规范 做文明公民活动启动仪式
  • 2016-10-12文明引导让志愿精神“活灵活现”
  • 2016-10-12文明要不得从众心理
  • 2016-10-12建阳召开“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会 助推农村文明建设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