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三年游击战⑨
闽东闽北两地党委联席会议召开地仰头村(资料图片)
今日的仰头村
闽东闽北红军会师纪念亭
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范永光 徐庭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在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清剿”下,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闽北、闽东红军为了在这场自卫求生的斗争中能够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终于在1936年2月打通了两块根据地的联系,在洞宫山胜利会师。4月,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在洞宫山举行联席会议,商议成立闽赣省委。
向洞宫山区挺进
洞宫山区位于政和县东南面杨源乡境内,为闽东、闽北交接要冲。它包括洞宫、仰头、禾坪、大窠、西岩、土岭等30多个自然村。这里群山绵亘起伏,山高洞多,岩陡壁峭,是红军游击健儿活动的好场所。
1933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部由赣入闽,与敌七十六师转战闽浙边区,而后进入政和县洞宫山区休整,与杨源乡坂头村陈师亮(又名陈家辙)农民军会合。红十二军在洞宫山区休整期间,帮助陈师亮农民军扫清周边民团势力,并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在政(和)屏(南)边区播下了革命火种。这里也是闽东北游击队的根据地。
1933年10月,中共闽北分区委派中央红军58团团长黄立贵率部突入政和县杨源乡洞宫山的仰头、岩后村一带活动,并在政(和)屏(南)边的大坂、山头等地建立了党组织。1934年3月,中共闽东领导人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人,也先后多次到洞宫仰头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在岩后成立中共政屏中心区委,下设仰头、岩后等支部。1935年6月,闽东特委领导人阮英平在仰头村组织成立中共政屏中心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突围,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月,张发奎任闽浙赣边区“剿匪”总指挥,统领二十万大军,向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进行疯狂的分割“围剿”。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先机于敌人,派饶守坤、王助率部跳出外线,于1935年秋,开辟出以建松政为中心的闽东北一大片新游击区。同年冬,中央在长征途中给闽北分区委发来“闽北红军要注意和闽东叶飞同志的部队取得联系”的电报指示。同时由于闽东北新游击区的建立,打通闽东、闽北两块根据地的条件也已趋成熟。于是,闽北分区委派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师政治部主任曾镜冰率领独立师一团,从建阳县境出发,挺进闽东寻找叶飞队伍。
胜利会师开新局
黄立贵率独立师一团主力沿途连克玉山、东峰、迪口、临川等重镇,在建瓯后萍与活动在建松政边区的独立师第三团会合,继续向洞宫山前进,沿途横扫敌乡镇公所反动民团。11月底,黄立贵率部东出古田,改编了土匪张春光一个团,击溃了李惠民民团的堵截。12月进入屏南县上楼村,冲破敌79师一个团的防线,于1936年1月下旬,经周宁红桃洋、政和坂头进驻洞宫山禾坪村。1月30日,闽东红军独立师师长叶飞也率部抵达洞宫山仰头村,于是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的红军在洞宫山胜利会师。黄立贵向叶飞传达了黄道书记“联合统一,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建议,同时,双方就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如何互相配合、相互支持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还商定了下次在洞宫山召开闽北、闽东党委联席会议的有关事宜。这次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的沟通,为联席会议的召开举行了一次预备会议。
1936年4月,黄道书记在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政治部主任曾镜冰和黄知真(黄道儿子)等陪同下,随带独立师一团一部分队伍,从崇安岚谷动身,经建瓯、浦城边界进入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在此,黄道书记还向建松政根据地党员干部发表演讲。会后黄道书记一行继续上路,在建瓯荷岭与黄立贵的队伍会合,击溃从建瓯方向来的敌军两个团,抢占五背山制高点,保卫黄道一行顺利过境。4月中旬,经屏南县柯坑抵达洞宫山仰头村,与先期一天到达的叶飞队伍会合,当晚黄、叶初次会晤。第二天,黄道、叶飞等主要领导人在仰头、大窠等村召开了著名的洞宫山闽北、闽东党委联席会议。在三天会议中,双方认真研究分析了游击战争进入第二年的形势、方针和任务,决定将闽北分区委和闽东特委联合,统一成立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委下设闽北、闽东北、闽东三个特委和福寿、古屏宁、霞鼎、抚东、闽西北、闽东北、闽北七个军分区,以及决定各重要职务的人事安排,还研究了闽北、闽东、浙西南三块根据地相互配合问题。会议商定了成立闽赣省委等五项重大问题。在会议期间,黄道随带的闽北红军文工团还举行文艺演出。同年6月,在武夷山市岚谷乡按洞宫山会议的原则成立了闽赣省委。
洞宫山闽北、闽东红军会师及两地党委联席会议的召开,是闽北、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两块革命根据地的打通和配合,标志着三年游击战争的重大转折,对于扩大游击根据地,发展武装队伍,粉碎国民党的分割围剿,以及后来组编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和第六团,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作用。
清新洞宫展新颜
“风帆渡海瞻蓬岛,壑崖横空近武夷;曾记炼丹炉畔立,一声长笛落花飞。”
当硝烟散去,跟着游客来到洞宫山,就被它的别有洞天所陶醉。这座地处闽东北交通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洞宫山,如今已经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杨源乡洞宫村就处于洞宫山的核心区,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古村落。村子建于1195年前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2014年11月,该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巷众多,小巷或平行,或交叉,或垂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回环往复、错综复杂的街巷系统。
但由于以往交通不便,洞宫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未转化成为发展的强劲动力,村民年均收入不足4000元。可去年以来,这座古村在乡村两委及下派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吹出一股“清新”的暖风。
这里古韵浓厚,民风淳朴,每有下派驻村干部来,无不受到当地村民的最高礼遇。但是再好的山水也需要人的保护。之前的洞宫村因为旅游开发和农村的陋习的关系,许多外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加之本地村民不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治与维护,垃圾随处可见,鸡鸭全在主街道上“闲逛”。
“这么好的山水怎能不好好地保护起来呢?”下派书记陈源钦说,“我们洞宫村就是洞宫山景区的展示牌,没有干净卫生的环境怎能换来更多的游客?”说干就干,陈源钦召集村主干提出了“神奇洞宫山,清新洞宫村”的想法,动员全体村民借县里“万人保洁”的春风开展卫生大整治行动。积极宣传,激发村民全员参与的热情,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以及积极走访一家一户,村民们逐步将环境整治自觉化、常态化。
村里古民居中装饰的不少年代久远的木雕、石雕、屏风和门楣,都是县级以上文物。但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或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这些文物。陈源钦说:“为保护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村两委决定借助技防设备保护文物和百姓的财产安全。”
不久前,经过村两委的努力,村口、巷口和文物集中的农户家中开始安装电子探头。村民黄达明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他说:“有了电子监控,不法分子如敢进村实施违法行为,其行迹将会暴露无遗,必将为快速破案提供有力支撑。”
杨源乡洞宫村主任黄妙德表示:“我们村今后的发展定位主要是依托洞宫山辐射周边,全力打造乡村游、农家游这一块,发挥我们村里面古民居的一些特色,以历史人文文化来吸引游客。”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11漳州华安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综述
- 2016-10-11长乐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活动启动
- 2016-10-11厦门市着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