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步行街上,一面面五星红旗,向市民游客传递着重建家园的“厦门力量”。记者 唐光峰 摄
10月1日上午,中山路步行街上红旗飘飘,志愿者给市民游客发五星红旗。记者 唐光峰 摄
鼓浪屿上,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倡导文明旅游 记者陈理杰 摄
游客手中的垃圾不落地 记者 陈理杰摄
几天前,作为旅游热门地的厦门便迎来了国庆黄金周的游客们。这是台风“莫兰蒂”重创后,厦门迎来的第一个旅游高峰。对厦门而言,这是一次考验,一边是仍在进行的重建工作,一边是满怀期待的游客。
近日,记者跟随游客走访发现,旅行社、景区、交通、餐饮等都做足准备,通过各自的方式积极营造文明、有序、健康的旅游氛围。灾后的厦门,文明旅游处处可见。
旅行社:景点介绍 穿插文明引导
“这就是鼓浪石……”带团走近鼓浪石时,一导游滔滔不绝地介绍起鼓浪石的过去。末了,她不忘加上了这么一句,“我们要文明旅游,看一看,拍拍照,不要攀爬”。在随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团员们互相谦让,有序地上前与鼓浪石合影。
记者在鼓浪屿还注意到,人数多的旅游团基本都佩戴耳麦。游客少些的,导游都会尽可能地将团员凑在一起,集中讲解,降低音量。
类似的文明引导贯穿来厦游客的整个行程。厦门民间旅行社导游王东福告诉记者,行前,导游都会在机场、酒店等向游客提醒注意事项,其中便穿插着不要随手乱丢垃圾,进出人多的景点要排队,不要大声喧哗,不攀爬、嬉闹等文明旅游提醒。“游览过程中,导游也会不断重复,看到游客不文明行为也会及时劝导。”王东福说。
商家:热情接待 维护良好旅游环境
在曾厝垵,商家向顾客回收垃圾成了独特一景。云南来的张女士在小店里给孩子买了个棒棒糖。将找回的零钱递到张女士手上后,店员主动向张女士要了她手上的塑料袋。那是她拎了一路的垃圾,一直在找垃圾桶。“这里实行垃圾不落地,垃圾桶也少些,有垃圾的话可以给我们,我们帮你丢。”店员热情地接过垃圾。
不少餐饮店也做足了准备,更新了菜单,明码标价。“台风天店里也受损。不过已尽快修复,准备用最好的服务来迎接客流。”
来厦几天,张女士有些感慨。“从植物园到厦大,到鼓浪屿、曾厝垵,厦门文明排队和垃圾不落地做得很棒。”她说,热情推销的店员她见过不少,热情回收垃圾、提醒适度点菜不浪费的店员则很少见,“厦门的文明不是口号,而是真的融入了日常生活”。
交通:游客到哪 文明提醒跟到哪
不仅如此,文明旅游也登上了厦航飞机。还未踏上厦门的土地,游客们就能感受到厦门文明。伴随着“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的熟悉旋律,机上广播宣传着文明旅游的小提醒,机组人员通过有奖问答等环节与旅客互动。
搭乘公交,体验厦门生活,这是许多来厦游客的选择。以51路公交车为例,该车往返于邮轮码头和轮渡,由于链接着两个重要交通枢纽,乘客大多为外地游客。去年起,51路率先推广“无饮食车厢”,倡导游客和市民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本车为无饮食车厢,请大家不要在车厢内乱丢垃圾、吃东西。”游客们一上车就能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氛围。
志愿服务:现身景点 志愿者变“复读机”
10月1日起,游客从内厝澳、三丘田码头上岛,都会邂逅鼓浪屿申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岛上主要路口,也都能见到志愿者们的身影。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游客答疑解惑,引导游客沿着开放路线游览,递上事先准备好的文明旅游宣传单,传递文明旅游理念。
记者获悉,国庆7天假期,鼓浪屿申遗志愿服务队每天都将有30余名志愿者在岛上为游客提供服务,除引导游览路线外,传统的倡导也将同时进行,如举着“垃圾不落地”、“不大声喧哗”等牌子走进大街小巷,时刻提醒游客、市民。
与鼓浪屿一海之隔的嵩屿码头,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志愿者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他们变身“复读机”,不断向游客倡导文明旅游,重复“垃圾不落地”等提示。
据了解,为迎国庆假期游客潮,不少志愿者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假期生活。
游客点赞“文明旅游”
哈尔滨游客周先生:来之前看了很多厦门灾后的图片,有种要到灾区旅游的感觉。来了发现,除了绿化稍不如从前外,其他都已回到正轨。路上还能看到志愿者、居民在清理树枝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有些尚未来得及清理的树枝被堆在路边,换作其他地方,也许就有人把垃圾往里丢,但厦门没有,树枝堆里看不到其它垃圾。听说厦门一直倡导“垃圾不落地”,灾后还能这么坚持,很棒。
上海游客林艳:来厦门几天了,可以看到灾后重建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出来玩不只是看景色,也是体验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很幸运,这次旅游体验并没有因为台风而大打折扣,公交车让座的、窗口排队的、路口礼让的……就像网上说的,厦门就是一座“暖城”。(海西晨报)